大唐王朝建立过程中太子李建成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大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妃)

大唐王朝建立过程中太子李建成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一,大唐王朝建立过程中太子李建成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我一直很有兴趣,我一直认为历史中包括现在影视剧中对于李建成的评价存在抹黑的成分,那么李建成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承担了什么角色,我试着回答如下:


1、坚定支持起兵

隋朝大业十三年,全国各地的反隋起义已经风起云涌。

李世民也多次劝李渊早点起兵。但是这个时候,实际上李渊心里还是有所顾忌,并且犹豫不决的。

毕竟,此时李渊身为唐国公,身居高位,衣食无忧,没有必要像底层那些已经走投无路的人们一样去起义。要知道,从古至今,起义造反都是要掉脑袋的。

直到大业十三年六月,李建成抵达太原,和李渊密谋之后,李渊才决定正式起兵反隋。

2、积极招贤纳士

早在隋朝大业九年的时候,隋朝江山在各地起义军中已经开始风雨飘摇。这个时候,李建成已经在李渊的授意下积极网罗人才,招贤纳士。人才聚,方能大事成。

那个时候,李建成就携带家属在河东居住,结交各路人才。已经开始为后面起义提前布局谋划了。

李渊正式起兵之后,最早进行响应的就是河东的这些英雄好汉。

像唐朝初年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薛万彻、冯立以及魏征都是李建成招募来的人才。

3、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

李渊从太原起兵,进军长安。前线数十万军队的军需粮草供应,都要靠李建成在后方筹措调度。

我们知道,古代打仗,一般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对于稳定前线将士的军心,鼓舞士气至关重要。这一点,我认为李建成功不可没。

4、坐镇后方,稳定大局

李建成作为长子,坐镇后方,稳定大局责无旁贷。

这一点,在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身上如出一辙。当年朱元璋前线带兵杀敌,朱标坐镇后方。

所以,有了李建成坐镇后方,李渊的大军进可攻,退可守。后方稳固,前线才能奋勇杀敌。


总结起来,我认为李建成为整个大唐王朝的建立也付出了巨大艰辛,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而为何他在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权力斗争中失败,我想其中的遗憾在于李建成在后方运筹帷幄,稳定大局。而李世民在前线杀敌,与武将的亲密关系自然是李建成不能比的。

权力斗争的失败并不能抹杀李建成在大唐王朝建立时的功劳。而李世民努力修改史书,抹黑李建成,反而是欲盖弥彰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怎么看?

二,大唐开国太子李建成

李渊打天下,只用了一年就攻占长安了,然后篡位称帝了。

称帝之后,他的做法是立李建成为太子,用李世民制约太子,防止太子坐大,

所以,在分配权利的时候,李建成主政,李世民主军。

这个没什么非议的,很正常,因为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大多数时候都是太子主政,秦王主军,相互制约、只是李渊玩脱了罢了。

至于说功劳,只是普通老百姓的误区,觉得主政是玩虚的,谁都会玩,也看不出功劳,而主军不同了,打仗最好积攒功劳,就像很多人都知道韩信的功劳而看不出萧何的功劳。

打个比喻,很多人都认为公司里最重要的是销售部和市场部,但是呢?生产、后勤、高层的协调,哪个不重要?

不客气的说,销售只是别人给他们找到了金矿,他们继续挖,让他们去找金矿他们肯定找不到、

武将也是一样,别人给他们提供精锐的士兵、完善后勤补给、军械,上面李建成这些人给他们协调好所有的东西了,甚至谋士给他们战略蓝图都绘好了,往哪里打,他们只要想好怎么打就行了、

看历史的人不懂,只喜欢那些拓马长枪、指挥千军万马的武将传奇故事,觉得他们功劳最大,但是评定功劳的时候,文官的功劳最大,不是刘邦这些人傻,而是真的是这样,猎狗怎么比得上猎人的功劳大呢?

三,大唐李建成是什么王

这里分为前后期,前期李二的光芒盖过建成,很多军事行动都是李二在参与谋划,没建成什么事。但是到了后期,建成抓住一次机会成功压倒李二,得到朝野上下,军队的一致拥护,声势一时无两。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大唐王朝建立过程中太子李建成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大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妃)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