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姬之乱,如何导致夷吾、重耳各自逃亡?(骊姬之乱是什么意思)
一,骊姬之乱,如何导致夷吾、重耳各自逃亡?
骊姬,原是骊戎首领的女儿,在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时,被虏入晋国成为献公的妃子,并生下了公子奚齐。奚齐为献公幼子。
骊姬想让奚齐当太子。于是,先设计让晋献公误认为申生调戏自己,后又诬陷申生在进献的肉中下毒,申生终被晋献公迫令自缢而死。
除掉申生后,骊姬又诬陷公子重耳和夷吾参与太子申生下毒的阴谋。于是,两公子被迫逃亡,公子重耳逃亡蒲城,公子夷吾逃亡屈城。
前651年献公去世,奚齐继位。不久,晋国政局发生变乱,骊姬和奚齐被杀。公子重耳在逃亡列国十九年后,回到晋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二,骊姬和重耳什么关系
地点:晋国
人物:晋献公(申生、重耳、夷吾的父亲)
骊姬(献公老婆)
太子申生(母亲早亡)
公子重耳(母亲狐姬,早亡)
公子夷吾(母亲是狐姬的妹妹,早亡)
宫斗伊始突然有一天,献公感到后宫佳丽不够,于是决定去周围国家转一转,能否和美女来个邂逅。
无巧不成书,打败骊戎后,晋献公俘虏了两个美女——骊姬及骊姬的妹妹,宫斗也就自此开始。
影视剧中的骊姬
被俘获之后,骊姬备受晋献公宠爱,献公十二年,骊姬终于给献公添了一个王子名叫奚齐。
晋献公爱屋及乌,对小儿子奚也是自爱有加。于是就想废掉太子申生,立奚齐为太子,然而又怕直接废掉太子引起朝野动乱,于是献公就想了个办法:把申生派去驻守曲沃,把重耳派去驻守蒲,把夷吾派去去驻守屈。
你会觉得,这也叫办法?与废太子有毛关系。
其实在古代,王子一旦被赶出京城驻守外地或者封地,这就意味着他已经没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了或者说他老子已经开始讨厌他了。
献公走的这一招棋,真的很高明。
堂堂太子被外派出去,这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啊,明眼的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是那些力保太子的人又说不出什么,毕竟申生还是太子,没有被废,只是驻守外地罢了。
于是大家相安无事地又过了几年。
骊姬的智慧献公十九年,老头子估计是厌恶儿子到了极点,也可能是老昏了头就对骊姬说:“老夫要废掉申生,立咱们儿子奚齐为太子,元芳……不,骊姬你怎么看?”
按正常人的反应来说,听到这样的话肯定是喜极而泣,然后装模作样劝老头子要顾及父子情深,谁做太子都一样,都是我们的儿子。最后半推半就的同意就得了。
可骊姬不是一般人,看她怎么回答。
“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柰何以贱妾之故废適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摘自《史记》。
翻译成白话文,大概意思就是,申生被立为太子是诸侯尽知的事情,况且申生多次带兵不打仗,很有威望,深得民心,如果大王因为宠幸我的原因而废掉申生,立我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的话,臣妾做不到啊,臣妾还是自杀吧。
细细品味这句话,你会发现,骊姬对局势把我的很好,至少比献公这个老头清醒多了。因为她清楚地认识到,太子申生暂时是不能被废的,最起码来说不能无缘无故被废,因为太子申生此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 天时:申生是嫡长子,公认的晋国太子,并且诸侯都知道。
- 地利:驻守曲沃,多次带兵,有自己的军队。
- 人和:深得军心民心,有百姓依附。
所以一旦此时申生无故被废,骊姬的儿子奚齐成了太子,她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只要申生振臂一呼,那么她和她的儿子都要在历史上谢幕了。
于是,骊姬开始了等待。而经过骊姬的一番分析,献公也顿时清醒,意识到此时废黜太子可能会带来朝野振动,搞不好会激发兵变,于是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
大家又再次相安无事过起日子。
砍向申生的屠刀
献公二十一年(此时重耳40岁),骊姬开始了她的表演。
一天,骊姬告诉申生说,你父王近段时间常常梦到你的母亲,很是思念,可怎奈国事缠身,无法前去祭拜,作为儿子你应该赶紧去拜祭你的母亲,然后把祭祀的肉带回来给你父王,以解你父王的相思之心,也表示下你的孝心。
作为孝子,并且眼前地位已不是很稳当的太子,申生自然不敢懈怠。拜祭完母亲后赶紧把祭祀用肉拿回来送给献公,可恰巧献公外出打猎,于是申生想也不想就把肉放在了宫中。
而骊姬就借机让人在肉上涂抹毒药,等献公回宫要吃肉时,骊姬说了一句话:“这肉从宫外带回来的,还放了那么久,还是让其他人先尝尝,可别吃坏了大王你的肚子。”
献公这老头子一听,甚是有道理啊,就把肉喂给了狗和宦官。没过多久,狗和宦官倒地而亡,献公一问之下,肉竟然是太子所送。
骊姬吓得抽泣着说:“太子如此残忍,竟然想要弑父,你当初要废掉他,我还替他求情,我真是瞎了眼。这也都怪我们母子,是我们引起了太子的嫉妒之心,我们母子还是自杀算了,省的你不在了我们被申生迫害……”
这一下,坐实了太子弑父之名,那么想要废太子,或是直接杀了太子都是师出有名的。
申生得到消息,吓的不轻,随即逃到了新城,献公一怒之下抓不到他,就杀掉了申生的老师。
谋士劝申生去向献公辩白这是骊姬的阴谋,你猜我们的太子爷怎么回。
“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摘自《史记》
我们的太子爷死到临头了竟然还考虑着父亲离不开骊姬,否则寝食不安,因此自己宁愿背了弑父之名,也不辩白,以期骊姬能够日夜陪伴父亲。
谋士又劝其逃亡其他国家,以待东山再起,可申生知道自己的后路已被骊姬堵死,惨淡的说,带着弑父的恶名出逃,又有哪个国家能接纳我呢?
献公二十一年,申生自杀身亡。
发难重耳、夷吾最大的敌人一死,骊姬就把矛头指向重耳、夷吾。
献公见申生一死,心里的气也就消了一半,骊姬却趁机对献公说,大王啊,重耳、夷吾对太子真是兄弟情深啊。
献公警觉的问,这话怎么说。
骊姬说道,其实他们知道申生对你下毒的事情,估计为了兄弟之情才没有告发太子。
献公一听,立即炸了毛,顾及兄弟情,就没有父子情,就眼睁睁看我被毒死?
重耳、夷吾从眼线那里得到这个消息,吓的当即逃回驻地。
献公一见二人不辞而别,就认为二人是做贼心虚,于是发兵攻打二人驻地。
夷吾坚守住了城池,但重耳就倒霉了,没守住,只得逃亡翟国。
又过一年,献公再次讨伐夷吾。夷吾这次也没有守住,只得逃亡梁国。
兄弟二人自此开始了逃亡路,直到献公去逝。
不过重耳的逃亡路要比夷吾更加久远,直至夷吾儿子登上王位,重耳才被秦国送回晋国,抢了侄子的王位。
三,骊姬之乱的启示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准备攻打骊戎,出征前他照例进行了占卜。可是占卜的结果却十分诡异,说是胜而不吉,不宜出兵。
然而,野心勃勃的晋献公没有听从占卜师的话,亲率兵马攻打了骊戎。在晋军猛烈的攻势下,骊戎伤亡惨重。
骊戎的首领自知不是晋国的对手,为使自己的臣民免遭涂炭,他将自己最漂亮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少姬作为战利品,献给了晋献公。
晋献公打了胜仗,又抱得美人归,可谓是意气风发。可是,任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名叫骊姬的女子将给晋国带来无尽的腥风血雨。
骊姬不仅长相妖艳,更是心机深沉。她跟随晋献公回到晋国后,为了获得安逸的生活,使出浑身解数取悦晋献公。晋献公对骊姬也是万般宠爱,更是不顾朝臣的反对,将她立为夫人。
可是,骊姬的野心不止于此,她为了扶持自己的儿子登上君位,陷害太子,驱逐众公子,导致晋国内乱,国家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那么,骊姬究竟做了什么害死了太子申生,逼迫公子重耳和夷吾流亡它国?骊姬最终落得如何下场?
这一切,要从骊姬生下奚齐说起。
01骊姬之乱
公元前665年的一天晚上,晋献公正在寝殿内处理政务,内侍来报说,骊姬生下一名男孩。老来得子的晋献公喜不自胜,当即重赏了骊姬和侍奉的宫人。
此后,晋献公对骊姬母子更是宠爱有加。可是,骊姬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内心却越来越担忧。
如今,晋献公已经年逾花甲,没几年可活了,若是有一天他魂归黄泉,那骊姬母子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内心的恐惧让骊姬明白,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才是永恒的依靠。
为了儿子奚齐和自己的后半生,骊姬决定要夺取太子之位。恰逢此时,晋献公也突然想改立奚齐为太子,这本与骊姬的想法不谋而合,可令人费解的是,骊姬竟然拒绝了。
不仅如此,骊姬还劝谏晋献公道:“太子申生贤德仁厚,并无过错,岂可随意废掉。若是因为我们母子而废掉太子,势必会引起大乱,我与奚齐不如现在就以死谢罪。”
晋献公见骊姬如此为大局着想,对她更是多了几分宠爱。其实骊姬是假意拒绝,她觉得太子申生的实力太过强大,若是贸然被废,必定弄巧成拙,难以得逞。
于是,她暗中贿赂了大夫粱五,让他以加强边疆为由,向晋献公提议,将太子申生派到曲沃,公子重耳和夷吾派往蒲城和屈城。
就这样,骊姬借粱五的手,将晋献公最器重的三个儿子赶出了都城,远离了晋国的政治中枢。可是骊姬还不放心,她明白申生在朝中的地位和声望还在,他随时会卷土重来。
最终,骊姬下定决心要彻底除掉太子申生,永绝后患。
不久后,骊姬派人给申生送信,谎称晋献公常常做梦,梦到申生已经故土的母亲。希望申生可以去祭奠一下生母,告慰亡灵。
申生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接到信后,立刻启程前往宗庙祭祀了母亲。时候,他还按照当时的礼节,将祭祀的酒肉带了回来,孝敬给了晋献公。
不巧,当时晋献公正外出打猎,于是他便将东西交给骊姬后便离开了。没过多久,晋献公从猎场回来后,便准备享用申生送来的贡品。
谁知骊姬却阻止道:“君上,这些东西都是从宫外送来的,虽然太子不会有害你的心,但是礼不可废,还是要按规矩试一下毒。”
果然,试毒内侍在肉中试出有毒。
骊姬见状,假装疑惑道:“这怎么可能呢?这贡品送来后,一直就放在我宫中,从未有外人接触。”
晋献公听罢,问道:“这肉除了申生,就只有你接触过吗?”
骊姬闻言,惊慌地说道:“君上是在怀疑妾吗?我视您为一生的依靠,又怎么会害您呢。再者,若真的是妾下的毒,又怎会阻止您来暴露自己呢?”
晋献公听了骊姬的话,又问道:“这真的是申生送来的?”
骊姬果断地说道:“真是申生送来的,宫人们都看到了。”
晋献公听着骊姬的话,陷入了沉思,骊姬见状又火上浇油道:“君上,难道是申生想毒死您,再谋夺这江山吗?他怎么能这么做,你要是有三长两短,我们母子可怎么办?”
晋献公被骊姬的话撩拨地怒火中烧,他对申生无比失望,很快就定了申生的弑君之罪。
申生得知消息后,明白这一切肯定是骊姬捣的鬼。可是他也知道,以晋献公对骊姬的宠爱,不会愿意听自己的辩解。
走投无路之下,申生的老师劝说他离开晋国。可是,申生不愿意背负弑父的恶名苟且偷生,于是选择了上吊自杀。
申生以为,自己死了,这一切就结束了,可骊姬并没有就此收手。因为她觉得,公子重耳和夷吾将来也会是奚齐登上太子之位的绊脚石。
申生自杀后,公子夷吾和重耳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为了还申生一个公道,重耳立刻进宫面见了晋献公,指出骊姬才是幕后的真凶。
可晋献公被骊姬善良的假象所蒙蔽,始终认为骊姬对申生百般维护,不可能陷害申生。因此也不愿听重耳的辩解,将他赶出了王宫。
父子俩不欢而散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骊姬的耳中,于是,她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向晋献公进献谗言,诬陷重耳和夷吾是申生的同谋,想要联合起来害死晋献公。
就在晋献公半信半疑之时,内侍来报,重耳和夷吾离开了都城,各自前往封地了。
晋献公听闻消息后,颇有些无奈。可此时,骊姬又诬陷重耳和夷吾不辞而别,莫非是回封地调兵遣将,准备杀回都城。
此时的晋献公还不相信重耳和夷吾会做出弑君的举动,但是为了安骊姬的心,他还是立刻下诏,命重耳和夷吾非召不得回都城。
可此时的骊姬哪肯善罢甘休,她声泪俱下地说道:“君上,申生死了,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您若是再不动手,失去的就不仅是我们母子了,还有晋国的江山啊!”
骊姬的话戳到了晋献公的心,他此生最不愿意失去的就是骊姬和江山。他听信了骊姬的谗言,彻底地失去了理智,立即派兵讨伐重耳和夷吾。
此时,重耳刚回到蒲城就收到了王宫中的密信,得知晋献公准备出兵讨伐自己的消息。但是,他身为人子,做不出对抗君父的举动,于是准备离开蒲城。
就在此时,讨伐重耳的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开始攻城。重耳在赵衰等人的护送下安全逃离了晋国,投奔了他母亲的故国狄国。重耳投奔狄国后,得到消息的夷吾也逃亡到了梁国。
重耳和夷吾的举动让晋献公明白,这些儿子所组成的公族势力会给晋国带来祸乱。因此,他下令晋国不再蓄养公族,造成了“晋无公族”的局面。
不久以后,晋献公将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四年后,晋献公病逝,临死前,他将骊姬和奚齐托付给了文臣荀息,然而,骊姬逼死太子,驱逐众公子的做法尽失人心,非但没能巩固奚齐的地位,反而让群臣更加讨厌他们母子。
公元前651年,荀息遵从晋献公的遗愿,扶立奚齐登上君位,尊骊姬为太后。至此,骊姬终于坐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位置,可是她仍是不能安心。
因为此时,手握重兵的将军里克仍是前太子申生的人。里克对骊姬母子恨之入骨,为了给太子申生报仇,他联合留在晋国其他三位公子的拥护者,计划杀掉奚齐。
晋献公出殡这日,里克让收买的力士换上晋君卫队的服装混在卫队中,当奚齐领着文武百官跪在晋献公的灵柩前时,突然有人冲上前去,将奚齐一刀毙命。
奚齐死后,里克想将公子重耳和夷吾迎回晋国,仍是遭到了骊姬的反对。她草草办完了奚齐的丧事后,就和国相荀息召集文武百官,想将妹妹少姬的儿子卓子推上君位。
里克见骊姬冥顽不灵,于是将卓子也杀了。国相荀息见自己无法完成晋献公的嘱托,为报君恩,只得自裁,以报君恩。
至此,以骊姬为代表的势力基本被铲除。最终,骊姬被里克活活鞭死。
02最后
骊姬为了一己私欲,机关算尽,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洒满朝堂的鲜血并没有平息晋国的内乱。
此时的晋国君位空缺,卿族大夫各怀异心,政局再次陷入混乱。为了平息局势,安抚人心,大臣里克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将逃亡在外的公子夷吾接回晋国,扶上了君位。
可是,夷吾继位后,不但杀死了里克,还大肆排除异己,一时间,朝野上下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里克为了稳固自己的君位,还派人前去追杀重耳,重耳被迫再次开启流亡生涯。
骊姬是个美丽而狠毒的女人,她害死申生,逼走重耳和夷吾,为晋国大乱埋下祸根。此后的二十年,晋国频繁地更换国君,导致政治动荡,国家发展迟缓。
虽然,晋文公重耳流亡归来后,彻底结束了晋国的内部混乱。但是,骊姬之乱所带来的二十年内乱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晋国称霸中原的步伐。
四,骊姬之乱文言文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理清题目中的各人物及其关系。
骊姬、夷吾、重耳都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知名历史人物。他们三人的关系是以晋献公为基础产生的:骊姬是晋献公的妃子;夷吾和重耳都是晋献公的儿子,夷吾是后来的晋惠公,重耳则是后来的晋文公。
据此从表面上看,骊姬和夷吾、重耳是母子关系,但他们仨并非母慈子孝的亲母子。因为晋献公作为晋国国君并不是只有骊姬一个妃子,所以骊姬有亲儿子,但不是夷吾和重耳,这兄弟俩是晋献公从犬戎娶回来的另外两个妃子生下的。
缕清了三人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骊姬要乱政迫使夷吾、重耳逃出晋国了。骊姬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自己的亲儿子顺利登上晋国国君的位子,而夷吾和重耳都是可能跟她儿子奚齐争夺王位的潜在敌人。
骊姬为达目的使用的手段可谓狡诈阴狠,笔者将其概述为三大步骤:
审时度势,拉拢亲信
骊姬作为深宫中的一名妃子,既不掌握政权也不把持军权,她要乱政还需依靠手握实权的人来助她一臂之力。
虽然把握晋国军政大权的六卿是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所设,但卿大夫把持朝政的苗头已经从晋献公时期就埋下了隐患。话说晋献公为了防止晋国公室内的旁系宗族威胁到自己的王位,就做出屠戮公室贵族公子的疯狂行为。
经过这么一折腾,晋国公室元气大伤,已无力把持朝政。所以晋献公不得不从异性卿大夫中选拔人才来为他所用,以致于卿大夫的权力逐渐发展壮大,最终酿成卿大夫三家分晋的结果,当然这是后话。
骊姬拉拢的两名亲信就是晋献公时期的大夫,他俩一个叫梁五,另一个叫东关嬖五,都是晋献公的宠臣。由于两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五”子,二人留下了一个遗臭万年的组合名字叫“二五耦”,通俗来讲就是两个名叫五的狼狈为奸干坏事的意思。
调虎离山,排斥异己
骊姬喜得两位帮凶后,就开始教唆他们帮自己实施计划了。具体措施是唆使他俩劝说晋献公把儿子们都支走(除了骊姬及她妹妹生的儿子):让太子去曲沃,让重耳去蒲地、让夷吾去屈地,其他公子常驻边境……都城绛中仅留下骊姬的儿子奚齐及她妹妹的儿子。
骊姬这么做的巧妙之处在于:
一、借别人的口劝说有时比自己劝说更加事半功倍。“后宫不得干政”的规则早在西周时就已蔚然成风,如果骊姬亲自劝说晋献公把其他公子都支走,非但是大逆不道之举,反而暴露了自己为儿子争夺王位的叵测居心。
身份凸显立场,梁五和东关嬖五都是朝中大臣,若支走太子的话由这两人说出口,则凸显现他们作为臣子权健君王为江山社稷谋划的职责本分所在,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公而非为私。
二、劝说理由看起来合情合理,迎合了晋献公的顾虑。两位宠臣对于劝谏晋献公支走公室众公子给出的理由是:“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
当时晋国边境确实常有被戎狄侵扰的隐患,如果能派公室贵族驻守边境一来可以稳定民心;二来可以抗击戎狄,甚至吞并他们以扩张晋国国土;三来将公室公子们派驻出去亦可减少在朝堂内斗的纷扰。
晋献公接受了这样的劝说后,客观上就为骊姬母子独霸朝堂核心地位、好采取后续乱政措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构陷劲敌,削株掘根
虽然夷吾、重耳因骊姬之乱被迫离开晋国,但一开始骊姬要打击的最主要劲敌并不是他俩,而是当时已被晋献公册立为太子的申生。
骊姬对付申生的手段先是欺骗、然后是诬陷。骊姬抓住申生孝顺的心理,说她梦见了申生的生母齐姜,在梦中齐姜想要申生去曲沃祭祀,并要他将祭祀时供奉的胙肉带回来给晋献公吃。
当申生被骊姬骗去曲沃取回祭品后,骊姬趁晋献公外出打猎之际,偷偷在申生带回来的酒肉里下了毒。在晋献公准备食用时,假装谨慎地先测试有没有毒。祭品自然被检测出有毒,骊姬凭此“物证”诬陷太子申生是弑父未遂的逆子。
晋献公听信骊姬对太子的诬陷,暂时没找到已逃到新城的太子申生,就杀掉了太子的师傅。申生念及晋献公年迈不愿让他失去宠妃,就没有揭发骊姬的谎言,而选择了不解释;但自己背着弑父的罪名又担心其他诸侯国不愿接纳他,所以最终自杀。
虽然太子申生作为骊姬母子最大威胁倒下了,但骊姬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趁热打铁进一步诬陷夷吾、重耳都是申生的同党。最有希望帮他们申辩的当事人申生已自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畏罪自尽,看起来像是变相承认了弑父,夷吾、重耳百口莫辩就分别逃离了晋国。
以上就是骊姬迫使夷吾、重耳逃离晋国的主要手段,不禁让笔者感叹骊姬心思之细腻、手段之巧妙狠辣,同时也为申生的仁义孝道用错了地方而丧命,感到深深的同情。
作者:高远
五,骊姬乱政发生在什么国
骊姬与妺喜、妲己、褒姒一起,被列为古代四大红颜祸水,不过这四人其实不一样,褒姒被后人黑了,妺喜和妲己应该本就是间谍,唯独骊姬,为了一己私利主动祸乱朝政,把她列为红颜祸水一点不冤。
但是,历史对骊姬的故事脸谱化了,单凭美貌就搞垮强大的晋国,太天方夜谭了,这里面其实夹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
骊姬是骊戎国的公主,骊戎则是西周时期的一个游牧部落,生活在骊山一带。西周初年,像骊戎这样的小部落很多,比如重耳和夷吾的母亲,就出身于同样是游牧部落的翟国。
西周时期,把这些游牧种群统称为戎狄,是农耕文明的西周各国要征服的对象。骊戎国就败在了晋献公的手下,国君被迫献上自己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少姬,换得晋献公的退兵。
骊姬和少姬都是绝世大美女,所以姐俩很得晋献公宠爱,两人各为晋献公生了一个儿子,奚齐和卓子。
男人征服天下,女人征服男人,对女人来说,丈夫和儿子就是她的命。可是对男人来说,女人永远是他生活中的调味剂,除非她是嫡夫人。
嫡子可以全盘接收老爸的政治遗产,庶子只能靠嫡子赏口饭吃,待遇是天上地下,所以夺嫡是中国几千年来后宫永恒的主题。
在迷惑住晋献公之后,骊姬只用了两招,就将太子申生送上了不归路。
有一天,骊姬故意在自己头上抹上蜂蜜,结果召来一群蜜蜂。花容失色的骊姬向申生求助,申生不明就里,张开袍子为庶母遮挡。
这一幕让远处的晋献公“偶然”看到,他大怒:混蛋,竟然敢调戏老子的女人!
又有一天,骊姬趁晋献公出门打猎,骗申生说:你妈给我托梦了,好可怜哦,你祭拜一下她吧。申生不知道是圈套,老老实实祭拜了母亲。学问就在祭肉上,按古人的习俗,祭肉必须分给最亲近的人食用,于是申生将祭肉做好,留待父亲回来享用。
骊姬则在祭肉里加了点“料”。晋献公的筷子刚要伸到嘴边,骊姬说:食品来自宫外,还是检验一下为好。于是扔了一块给狗吃,狗还没吃完就四脚朝天。晋献公大吃一惊,又逼侍从吃了一块,结果侍从口吐白沫,当场报销。
骊姬大哭:太狠了,老爸的位置早晚是他的嘛,怎么如此迫不及待?对老爸尚且如此,将来我们母子还有活路吗?
晋献公一怒之下下令抓捕申生。手下人劝申生赶紧逃,他却说:老爸岁数大了,即使辨清真相揭开骊姬的真面貌,老人家不也得伤心吗?我背着罪逃跑,不也是不孝吗?算了算了,干脆以我的死成全父慈子孝吧。于是申生自杀了!
骊姬略施小计就除掉了嫡嗣传人,但重耳和夷吾还在,他们两个只要还活着,就是奚齐的拦路虎。于是骊姬借着申生案,把重耳和夷吾兜进来。
哥俩得到报信,没有像大哥申生那样迂腐,而是拔腿跑了。
这是史书记载的内容,很简洁,可惜经不起推敲。晋献公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么昏庸,事实上晋国的土地一大半是他打下来的,晋国的政治格局也是他一手缔造的,英明神武得很。祭肉下毒这种谎言,除非傻子才会中计。
重耳和夷吾上了骊姬的黑名单,也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他俩只是庶子,没有继承权。相反,骊姬已经被立为夫人,奚齐已经是嫡子,申生死后奚齐就是当仁不让的接班人,为何非要多此一举给自己平添两个对手呢?
史书其实只写了骊姬的个人私欲的一面,而忽略了复杂的政治斗争,试图用红颜祸水潦草带过。
简单来说,晋献公、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四人,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政治势力,晋献公已经明显感到了压力,除掉三个儿子选择奚齐,与其说是骊姬所谓,还不如说是晋献公一手导演!
别忙着拍砖,先听我介绍一个历史背景,和当时的政治矛盾。
晋献公这一支其实并非晋国嫡系,他的曾祖曲沃桓叔以庶犯嫡,夺了晋国的嫡位。晋献公即位后,害怕公室子弟如法炮制,于是他挥动屠刀,将本家叔伯兄们砍得光光。
西周是宗法制社会,一国一姓,宗室子弟是政治基础,晋献公为了解除宗室的威胁,杀光了本家,带来一个恶果就是政治力量出现真空。
有真空的地方就会有空气挤进来,于是非姬姓的士族阶级,或者姬姓远亲士族阶级迅速上位,他们以申生、重耳、夷吾为中心,形成了新的政治势力。
晋献公好容易干掉了本家,回头一看按倒葫芦起了瓢,三大公子所领导的势力又崛起了!
对一国之君来说,政治力量不能缺失,否则自己的统治基础就没了。可是政治力量也不能太强大,否则很容易被架空。
很显然,杀伐征战一生的晋献公,更担心政治势力对国君的掣肘。这种情况下,父子之情就必须让位于政治利益,何况晋献公本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晋献公对申生和奚齐是如何考量的呢?我个人认为,他把奚齐当作了申生的备胎。假如申生的势力还能控制得住,晋献公没必要杀害申生;假如申生的力量失控,他就必须退出奚齐取代申生。
很不幸,事态的发展是后一种情况,这才是那场动乱的真相。
这个事件里,晋献公犯了两个错,一是他意识不到政治力量的重要性,出于祖上几代人的经验,他本能地对士族集团采取高压政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二是他太迷信国君权力的强大,把毫无政治基础的奚齐推上了不归路,结果导致晋国大乱。
因此我的结论是,骊姬确实因私利不断煽风点火,不过本质上她仅仅是晋献公的帮凶、前台演员,这就是晋献公能轻易“上当”的原因。
晋献公刚一死,立刻就在朝堂上公然接连杀害奚齐和卓子,又鞭死骊姬,其后他们拥立夷吾,多年后又做掉晋怀公,迎立重耳。
这一系列神操作都表明,填补政治真空的士族力量太强大了。重耳采取了与晋献公完全相反的策略,他对这股力量善加利用,不光在流浪19年后登基,还缔造了晋国的新辉煌。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骊姬之乱,如何导致夷吾、重耳各自逃亡?(骊姬之乱是什么意思)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