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高效地使用苹果全家桶?
一,怎样更高效地使用苹果全家桶?
谢邀,不得不说苹果全家桶目前还是所有电子设备中交互做的最好的了,苹果用了非常大的力气来打通所有的苹果设备,而全家桶意味着所有的设备几乎都可以联动起来:
苹果全家桶中毋庸置疑MacBook是生产主力工具,因此其他设备也可以轻松与MacBook建立联系。比如iPad可以与MacBook通过随航互动,而iPhone和iPad也可以通过接力与MacBook联系起来

Apple Pencil可以作为iPad的书写绘画输入设备,并及时同步到MacBook中,而如AirPods、Beats等耳机设备可以轻松在iOS与Mac设备间使用。AirDrop更是生产力神器,iPad和iPhone中的素材可以通过带宽上限的速度相互传输,且这一切完全不需要网络。

另外,在我看来苹果全家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云端的iCloud,如果说随航能够提升使用无缝衔接,则iCloud可以给你一种苹果所有设备都是联动的感觉:

相册内的照片会以秒级的速度同步,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可以自动显示到快速启动栏中,方便随时跳转,备忘录中的记录的内容会自动同步到所有的设备中,甚至连剪切板,都可以通过接力自动从iPhone粘贴到MacBook中,而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数据线,只要你的设备连接在同一个WiFi或局域网内,就可以轻松做到。
*部分图片来自苹果官网,侵删
苹果全家桶应该是目前为止体验最佳的生态系统,没有之一。当然也是最封闭的生态系统......
首先初阶入门我比较推荐iPhone+iPad+AirPods,这三个设备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态体验。在这三台设备登陆相同的iCloud账号,就可以体验最基本的handoff功能。在手机上开始一段笔记,并在iPad上打下最后一个句号。从iPad上阅读一篇文章,在手机上进行评论等等功能它都可以做到,并且它可以实现几十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一个功能——用一个设备复制,在另一个设备粘贴。这个看似简单且没什么用的功能在生活中用处很大,比如说我要复制一大串数字,这时不用像其他人一个一个数字照着输入进去,直接复制黏贴就可以了。
同时,AirPods可以让你无缝衔接你的音乐,无论你的AirPods连接着什么,只要想听歌,直接在“输出设备”里选择你的AirPods,就可以让你的设备直接与耳机重新连接,而并不需要以前那样按钮断开,重新蓝牙连接。
当你真正决定开始Apple全家桶之旅时,一块Apple Watch也是必备伴侣。如果囊中羞涩,Apple Watch S4绝对是最佳选择,与最新款一致的处理器能保证其使用周期,而无常亮显示也能增加电池续航,何乐而不为?
通过与iPhone的深度连接,你所有的健身数据都自动同步到手机里,并且通过Apple Watch三个圆环来挑战每天运动目标。
但是Apple Watch在全家桶中的感知并没有其他设备那么强烈,如果说其他设备诸如iPhone iPad Mac是生活帮手的话,Apple Watch就是一个管家,永远在默默管理你的一天,感知不强,但如果没有却会觉得突兀。
Apple Watch同样可以无缝连接AirPods,但我真的不建议用Apple Watch听歌,屏幕太小,体验不好。
接下来就是Mac了,MacBook Pro是我比较推荐的型号,满足日常所需,三年不落伍,五年够用用,就行了。我之前说的Handoff等功能在Mac上的感知要更上一层楼,这是我要介绍另外一大利器,AirDrop。
AirDrop可以让你隔空投送文件,无需联网,无需关联,只需要靠近,点击,几秒之内你的文件就能出现在你想要的设备里。我一般是用AirDrop来传送经过处理的照片,在Mac上处理,用手机发朋友圈......
说起处理照片,我要再介绍一下Sidecar,可以让你的iPad变成第二块连接Mac的显示器,支持Apple Pencil的iPad更支持成为触控板。Sidecar并不需要线缆连接(如果用必须是Apple原装的,MFI不行),你可以用iPad打开Mac版的Photoshop并开始生产力创作,而且不像是数控版必须用线连接,你可以带着iPad找到一个角落里的沙发,然后坐在沙发上进行创作,而Mac放在一边就行(要不充个电?)
Apple全家桶可以带来很多完美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目前很遗憾并没有替代品。目前只能真金白银地往下砸,但我也建议量力而行,自己这套全家桶也用了三年才凑齐。刷卡不注意,还款两行泪。
我是随便用用,自己购买,自己测评,自己写作,感谢你的阅读_(´ཀ`」 ∠)_





首先,苹果最洗脑的就是IOS OS OSW的系统,可以通过I CLOUD和隔空投送等功能把苹果全家桶完全的变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网络,基本可以囊括你生活的所有角落,跑步的时候有手表、平时有Iphone 办公有MBP 就算看书创作还有IPAD,可谓是非常全面。系统层级苹果商店基本可以提供给你所有的娱乐、办公、生产力工具等等的APP。所以如果你拥有了一个IPHONE+MAC=洗脑的开始=开始全部要更换全家桶
你好,如果你要高效地使用苹果全家桶,首先,你需要先买齐苹果的产品,有iphone、ipad、Macbook、airpoods,然后你要登陆一个apple ID。假如你在Macbook上办公作文档有一些文字需要复制你不需要在Macbook上切换应用进行复制粘贴,只需要在iPad或iphone上进行复制在Macbook上进行粘贴就可以了。如果你在公司用Macbook上进行简单的工作,回到家后想用ipad上进行办公只需要用苹果独有的“隔空投送”将文档传输到iPad上可以继续办公了,图片、备忘录、视频都一样。我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仅供参考。
略微梳理下我用过的苹果产品,也基本上算是见证了其主要产品线的发展历程。
手机:iPhone 3GS、iPhone 4S、iPhone 5S、iPhone 6、iPhone 7 Plus、iPhone X、iPhone 11 Pro Max。
平板:第一代 iPad、第二代 iPad、the new iPad、2017 款 iPad。
电脑:2009 款 MacBook Air、2012 款 MacBook Pro 13 寸、2018 款 MacBook Pro 15 寸。
手表:初代 Apple Watch、Apple Watch Series 5。
播放器:2007 款 iPod Touch、iPod Suffer、iPod Classic 320G。
耳机:初代 AirPods、AirPods Pro。

这么多种产品、这么多款产品,这么多的更新迭代,除了刚入手 iPhone X 刚接触全面屏由 Touch ID 指纹解锁变为 Face ID 面容解锁需要稍微适应那么一下,其他苹果产品的升级换代更换设备的过程都是非常便捷且快速的,即使是隔代、跨代产品也是如此。
诚然这也是苹果构建生态圈的必然结果,作为把这些产品给联起来的那条线,以前是 iTunes,现在则是 iCloud。

同一个 ID,同一个世界,苹果生态圈里的所有设备以 iCloud ID 为纽带,全都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当然,近几年来苹果也逐步的将各平台的相关系统也逐步的「统一化」,从 UI 到使用习惯,追求的是带给你一种无缝切换的体验感。

就拿 iPhone 手机换新机来说,你不必再安装额外的第三方软件,只需扫一扫,通讯录、备忘录、相册、日程安排乃至已安装的应用及相应数据均能自动的传入新手机中,我们需要做的也就是等一等罢了。片刻,拿在手上的是一台崭新的性能更强劲、功能更强大的新机,但它的内容却又让你熟悉的仿佛就是那台已经陪伴了自己许久的旧手机。接下去的事情,只需要去学习新内容,熟悉新功能,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你的新朋友,也是你的老朋友。许久不见,一见如故。既不断革新又一脉相承,除了苹果,还能有谁呢?
二、新的一天,从健康开始清晨,随着手腕上 Apple Watch Series 5 的轻微震动而醒来,在制作咖啡的时候,粗略看一眼昨晚的睡眠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最近加班有点多,白天精神也不太好,看来在周末得好好补补觉,调整一下自己了。

上午,赶会议,跑协调,忙的屁股就没挨过座位。趁着喝杯水的功夫看一眼手机,发现仅在办公大楼里,竟然一上午就走了四五千步,没想到也算是锻炼身体了。中午,吃完午饭终于有机会在办公室小憩一下,正念训练的提醒推送了过来,趁着这个机会闭上眼睛,深呼吸放松心情,为接下来的工作调整好状态。下午,就到了整理材料写报告的时间了。当你全神贯注工作的时候,是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的。而 Apple Watch 则会在恰当的时间告诉你,不要久坐,是时候站起来稍微活动一下身体了。
晚上,终于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虽然饥肠辘辘,但切记不可暴饮暴食。通过 iPhone 记录下食物的热量卡路里,时刻提醒自己要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此同时看到手表上的三个运动圆环并没有完全合上,强迫症又发作了,干脆出去走一圈,完美的结束当天的健康行动计划。夜晚,敲完最后一个字,合上 MacBook Pro 的盖子,发现时间已经不早了。回想起早上看到的睡眠数据统计,以及半个小时之前发来的建议睡眠通知,活是干不完的,身体是最重要的,今天早点上床睡觉。
普普通通的日常,简简单单的一天,Apple 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位站在你身后的健康管家。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并记录着你的身体状况。一个优秀的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平常你不会感觉到他的存在,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他会及时的提醒你,并为你提供详尽的数据和分析,而这也正是苹果产品所想要做到的。

其实从最早的记录步数开始,这其实也是变相的一种督促你进行运动而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Apple Watch 初代就已经支持心率检测,如今已经可以检测出心率异常而给出提醒,并加入了呼吸、噪声等种种复杂的健康检测功能,还能配合第三方 app,通过对心率以及活动状态进行监测,使用高级算法而得出其他的身体健康数据。而这一切的集大成者就是 iPhone 自带的「健康」app。苹果「健康」app,能够整合 Apple Watch、iPhone 以及其他的第三方 app 中得到的数据,统计多项健康指标的长期走势,还可以深入了解每项指标的每日详情,让咱们心里更有数,感觉会更好。
通过长期数据的趋势以及分析,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判断出身体当前的健康状况以及接下去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

比如虽然体重下降了,但是平均心率略有上升,接下来我们是否就要加强有氧运动的训练?又如最近一周的噪音指数上升较为明显,需要留意一下最近经常去了哪些以前不常去的地方,以及是否有必要佩戴 AirPods Pro 降噪耳机等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有着 Apple 的日夜相伴,但保持健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行动。所以,年轻人,你也不年轻了,别再熬夜,早点睡觉吧。
三、互通、接力,我高效率保持好身体的健康,才能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对于像 iPhone、MacBook Pro 乃至 Apple Watch 等生产力工具来说,构建完善的产品生态圈,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苹果当然知道构建产品生态的关键点就在于数据的互通、信息的共享以及功能的交互,于是咱们可以看到苹果甚至把各类产品的操作系统名称都进行了统一,iPhone 的 iOS,iPad 的 PadOS,Apple Watch 的 WatchOS,MacBook 的 macOS。

当然,现在咱们的办公设备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电脑,得益于 A13 芯片的强大能力,iPhone 11 Pro Max 已经能够算是一台「小型」电脑,除了打字体验还比不过键盘,其他的基本都能胜任。再加上苹果设备之间的数据实时同步,工作真的基本能够做到多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了。
对于我来说,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报告,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为了利用好(会议上的)碎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早就习惯了使用 iPhone 写材料,不过局限于输入效率以及时间,咱们也不可能在手机上完成整篇报告,但用 iPhone 来梳理框架思路提纲是再好不过的。其实也不必安装什么额外的 app,直接系统自带「备忘录」,可以输入文字、列表、待办清单、插入图片、录音甚至还能手写绘图…编辑完成后,回到家里打开 MacBook Pro 早已同步就位,使用电脑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编撰工作。

当然,苹果协作最好用的还算是「接力」(Handoff)功能。
iCloud 同步一般咱们都是指的是已经完成一个阶段并保存的内容,而「接力」则是让我们可以跨设备处理未完成的操作。正如在开会的时候 Apple Watch 提醒收到一封新邮件,打开看了一般发现内容较多,还是手机查看比较方便。这个时候咱们在 iPhone 上打开 app 切换的界面(也就是屏幕底部上滑),在界面底部就会出现邮件的图标,轻点即可在 iPhone 上继续查看刚才看到一半的内容。
同理,又如咱们在手表上收到短信提醒,与此同时在 MacBook Pro 的程序坞左端会自动跳出短信 app 的图标,打开就能够在电脑上继续查看并回复刚才收到的短信了。当然如果你习惯使用 Apple 自家的 Pages 文稿、Numbers 表格、Keynote 讲演等办公套件,会对这种无缝切换处理工作的便利有更深的体会。
Apple Watch 的不断升级完善,也使得它自己变成了另一款苹果生产力工具。咱们在开会的时候往往领导会突然要布置几个重要的工作,这个时候再掏出手机、解锁、打开录音再操作很有可能错过重点。在 Apple Watch Series 5 上咱们直接手腕上打开「语音备忘录」,直接轻点进行录音,重点工作安排和部署一点都不会漏掉。而与此同时录音内容也已经通过 iCloud 同步至我所有的同一 ID 下的设备中,方便存储、转录,出会议纪要更加轻松。

当然,忙里偷闲,直接在 Apple Watch 上看看股票走势,心怀 A 股行情,也是我大央企员工的应尽责任。互通、接力,我高效率。从腕上的 Apple Watch,到掌中的 iPhone,再到桌上的 MacBook Pro,以 iCloud 为纽带,苹果生态的共享、协同机制可以说是目前消费数码电子品牌中做的最好的。更别说日程安排、提醒事项、闹钟闹铃、快捷指令,甚至在手机上设置好导航在手表上进行提醒等这种基础功能了。
苹果产品的工业设计一向是业界领先,性能在同时代的同类产品中往往也都是出类拔萃的。除以之外,其完备的生态圈和高效的协同功能,正如 iPhone 11 Pro Max、Apple Watch Series 5 以及 AirPods Pro 之间的无缝切换,更是极大的提高了使用的便利程度。
协作创造效率,智能提升幸福,再一次,改变一切,而这一切,正是从苹果产品之间的协同开始。苹果全家桶,融合你的精彩生活。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怎样更高效地使用苹果全家桶?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