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军)
一,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
战国中后期,由于秦国的崛起,山东六国感受到压力,于是在纵横家的游说下,开始组织起了合纵,以致于崛起了众多优秀的纵横家,比如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合纵者,地图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东西为横,秦国在西方,所以把三晋连秦,称为连横! 南北为纵,把三晋和楚、齐的联合,称之为合纵!本意就是合众弱敌一强!
第一次合纵是前318年,公孙衍倡导,楚怀王力压齐宣王成为纵长,组织楚、魏、韩、赵、燕五国攻秦,但最终不了了之。
第二次是前296年,由于秦昭襄王在前299年扣押孟尝君,导致他逃回国后,主导了这次合纵攻秦:齐闵王成为纵长,齐国名将匡章为主将率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破函谷关,导致秦国割地求和!
第三次是前247年,为抵抗秦国的兼并,在魏国信陵君的带领下,魏、楚、赵、韩、燕五国攻秦!虽然战胜,但是已经不能改变大局!
第五次是前241年,山东六国唯一仅存的雄主楚考烈王为纵长,春申君黄歇为统帅!赵将庞煖为主将率领赵楚燕魏四国攻秦,虽前期势如破竹,但是最后仍以失败告终!考烈王在此战后迁都寿春!
合纵的优势在于兵多将广,基本集中六国最优秀的君主和将领,比如匡章、信陵君、庞煖等!但多以失败告终只因为六国心理小盘算比较多!导致合众弱敌一强,成为了众弱互掐,给一强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即使如此,每一次合纵也对秦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秦国一直考虑的绝纵亲之腰也是为了打破六国合纵!
实际上,战国后期:赵国几霸、楚国复强、魏国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如果不是秦国后期出现绝对优势,攻破韩魏、绝纵亲之腰,导致再也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合纵,恐怕战国时期还要延长,甚至出现欧洲列强一般四分五裂!
二,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战争
合纵的优势,就是一伙人联合起来揍一个。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保全自身,获取利益而采取的外交策略。合纵是指“合众弱攻一强”,七国实力有强有弱,单打独斗打不过,那就联合几个难兄难弟一起上。而连横是指“事一强以攻众弱”,“事”即“侍奉”的意思。当大哥也需要有小弟撑场面的,而小弟跟着大哥混,也能捞取一定的好处,各得其所。
由此,战国时期也兴起了一批纵横家,周旋于各国间拉帮结派、挑拨离间,口才必须要好,还必须说到要害,让君主们深以为然。纵横是指的方位,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因为秦国处于七国最西端,与山东六国东西走向,拉拢政策称“连横”。而其余六国地理位置多为南北走向,故抱团取暖的政策称为“合纵”。
热点历史小说出于情节需要,多将张仪和苏秦作为合纵连横的创始人,两人是鬼谷子的弟子,是同时代对抗的两方。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典籍《战国纵横家书》记载,张仪死于公元前284年,苏秦死于公元前310年,前后相差26年,当张仪纵横七国时,苏秦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士子。合纵政策的倡导者另有其人,一般认为是魏国的公孙衍。
七国争雄,实力才是根本,纵横只是手段之一。无论合纵或是连横策略,都并非是巩固的军事联盟,而是根据眼前的形势,不断的组合变化的。七个国家都不容易,为了不被打垮,都煞费苦心的审时度势,具体加入哪一边,就看哪方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维持天下各方势力的均衡,也是各国执政者们需要考虑的。比如魏国强大时,打到赵国家门口,齐国一看,不能让魏国一家独大,于是来帮忙谋划了“围魏救赵”,熄了魏国的火。各国之间算尽机关,不过这种均势一直在各国间似乎很有默契的保持着。
这种均衡一直维持到秦国行商法后,秦国在新法的促进下,已经凌驾于六国之上,此后的合纵行动就多是“六弱攻一强”。
与其说“连横”打败了合纵,不如说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是山东六国虽然意识到了秦国的强大与威胁,但六国毕竟不是一国,各有各的算计,这种松散的结盟,很容易就被秦国分化离间而垮掉。更重要的是,秦国经过自秦孝公后,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国力日强,而六国在秦国不断的蚕食打击下,已是疲惫不堪。
在秦昭襄王用白起时,已经开始有计划的统一六国,只是灭国大战的契机到了秦始皇这一代,才彻底成熟。合纵连横这一古人的智慧,后世也普遍用于国与国关系和商战之中。
三,合纵和连横分别是谁
合纵和连横是战国后期两大纵横家苏秦和张仪的两种策略主张,是敌对的。合纵的目的就是倡导六国联合在一起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而连横就与其相反,游说六国中个别诸侯国靠拢秦国,以图撕裂六国联盟。合纵的失败在于六国各自为政,各自的利益至上,虽然表面上签有盟约,但在关键时候毫无约束力,而且六国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在强秦暂缓向六国发动战争后,六国抗秦的压力得到了舒解,六国之间的矛盾又重新出现加剧了,为了各自的利益冲突不断出现;我觉得抗秦是消极的,只要秦国暂缓发动进功,合纵抗秦就基本上停止运作了,六国联军各自班师回国。而连横就是连横亲秦,把六国联盟撒裂,利用六国之间的深层次矛盾爆发而产生冲突,有目标地许以利益拉拢个别合纵成员国,反过来与秦国结盟,利用秦国的强大获取利益,而他的成功就是利用了六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各自利益的贪婪追求,已经没有“唇寒齿亡"的概念而施行,这亦是利用人性丑陋的表现,在道义与利益的选择。这就是合纵失败的关键原因。或者合纵进取些,不但只停留在抗秦单方面,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反之连横就不同了,他成功地瓦解了合纵联盟,并且加入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提供了完善可行的策略。
四,合纵连横是谁
战争的目的利益,不论是合纵还是连横,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利益之争。合纵连横都是战国时期非常优秀的外交策略,但实施难度各有不同,所以结果各异。
合纵的优势在于人多力量大,团结一致抵制强国,而且合纵各国可以以最小的损失来保全本国家的利益,甚至还能通过合作从他国获得一些利益。
到后来史料告诉我们,使用连横之策的秦国获胜而统一天下。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连横打败了合纵,原因我觉得有三个,一,秦国当时国富民强。二,对任何国家来说,战争都会有损失,选择依附秦国他们的损失损失会降到最低。三,合纵各国,战争不论胜负都无法平衡,联盟并不稳定。
自秦孝公继位后,决心图强改革招揽人才。商鞅入秦后提出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些列变法求新策略,被得以重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之后的几代秦国国君都坚持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也在逐渐增长。特别是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时期,史料说秦惠文王为秦国拓宽了国土面积(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招揽了众多人才。
秦昭襄王有效利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政策,离间友好的邻国,他还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军队,赢得到了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如此的兵强马壮,为后来连横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争本不是容易的事情,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对诸侯国是很具有诱惑性的。《孙子兵法》说过“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告诉我们打仗的不一定要通过武器的切磋,也可以通过谋略。于是合纵连横家到各国游走,提供各种有利的策略。
各个诸侯国君也希望通过一些策略,尽量避免战争,当然还能从他国获取利益是最好的。因为战争本就是伤他国而损本国的事情,对于利益的追逐更是诸侯国家的本能。如果是合纵,可以减少相应战争,但是如果依附于秦国,得到的利益可能会更多。
所以衡量再三,一些诸侯国就经不住诱惑,选择依附与采用连横之策的秦国,所以最终连横赢。
合纵联盟容易失衡合纵是让多和国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抵制强国。虽然“众人拾柴火焰高”,但也容易发生内部矛盾。通过总结,大概发生了5次大规模的合纵战争,其中是连横赢的次数是多于合纵的。
合纵输失败的第一次是联军内部内讧。合纵的第二次失败是因为秦国策反魏国和赵国,合纵军队被瓦解。可见合纵的联盟,如果有一国经不住诱惑懈怠了,联盟也就瓦解了,这样的合作风险是很大的。所以最后连横胜。
趣味小总结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但前提是心齐,如果心不齐,泰山是怎么也移不动的。连横最终能取得胜利,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秦国自身是很有实力的(有钱、有人才、有军队)。当然合纵各国的不团结也让秦国统一变得更迅速一些。
如果强大的不是秦国,会有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吗?欢迎发表意见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合纵的优势在哪?连横为什么打败了合纵军)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