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还是当时只要采取一些策略方法就不会发生?
一,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还是当时只要采取一些策略方法就不会发生?
谢谢邀请。
首先我个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要解释我是如何总结出来的这个结果,要从鸦片为什么会疯狂流入中国谈起。
工业革命,使欧洲列强迅速崛起。本土的供给与销售都不能满足急速膨胀的市场需求。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出,欧洲大陆发生了跨时代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直接结果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积累物质基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封建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开始拉开了与封建世界的经济与科技的距离。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短板,国土面积小,原材料短缺。虽然英国在17世纪时已经在世界各地发展了自己的殖民地,但由于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独立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所以,这一次,英国将目光发在了东方。
那时候,东方有两块肥肉,一块叫“印度”,一块叫“中国”,由于东印度公司在1612年击败了在印度的葡萄牙人,获得了贸易特权,并在1757年,击败了印度的孟加拉王公的7万大军,彻底将印度沦为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所以,当19世纪初叶,英国收回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后,也就顺理成章的接管了印度殖民地。
作为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的野心不仅仅满足于印度,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把眼光也放在了物产更丰富的中国。
庞大的贸易逆差与“倾销鸦片”的险恶用心英国虽然进入了工业时代,但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英国发现了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英国产出的商品,在中国没有任何市场,而中国的瓷器、丝绸、特别是茶叶,却在英国国内十分的抢手,这就造成了英国在于中国的贸易逆差。而且,当时中国是以白银为贸易货币的,而英国及其下的各殖民地都不是白银产出国,而白银产出地北美洲已经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要想获取大量的白银,就要通过与北美的贸易来进行,再将白银运到东方,这无形中加大了贸易成本。因此,英国必须快速找到一种能和茶叶对抗的产品,用来抵消贸易逆差,争取达到贸易顺差。
很快,鸦片就进入了英国殖民者的视线。鸦片生产与孟加拉地区,在英国的控制范围内,生产和运输极为方便,且中国是不生产鸦片的。而鸦片使人产生致幻效果,极容易上瘾,如果将鸦片倾销到中国,不但可以扭转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还可以通过这种“毁灭人种”的卑劣手段达到兵不血刃的殖民效果。
因此,英国当时通过非法渠道和民间途径,大量的向中国偷运,倾销鸦片。而鸦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民众吸食鸦片成瘾,兵不能战,民不能耕,其次,清朝大量白银外流,白银匮乏,而当时民间使用的货币是铜币,但上缴赋税需要上缴白银,所以,百姓负担急剧加重,动摇了以白银为本位制的清朝根基,民不聊生。
清政府觉醒,破坏了英国殖民者的利益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民众的警醒与重视。清政府于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
大清政府强硬的禁烟态度是英国人没有想到的。特别是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彻底切断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渠道。
丑陋的英国政府无视鸦片带给中国的危害,竟大言不惭的扭曲事实真相,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表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影响了英国臣民的利益,影响了英国王室的尊严。因此,英国政府向清政府宣战,却对外宣称军事行动只是单纯的报复行为,而非战争。
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鸦片战争直接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
- 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
-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丧失贸易主权)
- 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2100万元的成分是: 600万赔偿鸦片,300万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英军军费。(大量白银外流)
- 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
- 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丧失贸易主权)
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语: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英国殖民者为了打开并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以便从中国获得大量的金钱。即便没有鸦片,英国也会找另一种商品来替代。当然,如果不是鸦片,大清政府也许会通过改革来避免一场战争。但殖民者恰恰使用的是鸦片这种毒品,这就已经不单单是经济上的问题,而是达到了“毁灭人种”的暴行。所以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没有退步的一场战争。
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清朝统治者釆取了一些所谓的“策略”!这样的回答并非想当然,也并非武断!乃是因为当时清朝所处的形势,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当时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啊?正处于欧洲列强将强未强之际!虽然英国等欧洲国家,尚末强大到足以佂服你大清的地步,但却已经达到了初步的工业化标准!由此带来的则是,以欧洲工业化的,或者是接近工业化的,富有冒险主义以及重商主义传统的英国,在1840年与仍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状态之中的,大清帝国的激烈硑撞!
由于这是两种文明和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即便是你大清采取了某种策略,也仍然无法阻止这场早晚要爆发的冲突!
你大清之错有三:其一是你大清自矜自大,不察国际潮流,不辩天下大势!其二是你大清束缚国内思想变革,导致了清朝足足落后于世界至少100年!其三是你大清过份满足于模仿到的中原文明,虽然中原文明比之你大清在关外的半奴隶制文明要先进得多,但是比之洋鬼子却是差之千里!而这却不仅是剃发易服与文字狱之错,更是大陆保守文明与海洋开拓文明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
故而即便是清朝能够釆取,妥协退让忍辱求全的策略,或许可以推延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但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避免,因文明硑撞而导致的战争!只不过或许其发生的时间会有所推移罢了!
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国家犹如羊,而先进国家则犹如狼!正如伊索寓言所说“狼要想吃羊,总会找到理由的!”而彼时船坚炮利的英国佬正是狼,而愚昧狂妄的你大清正如羊,而以日不落帝国那贪如豕,狠似狼的欲望,又岂能放过清朝这只香喷喷、胖乎乎的鲜嫩小肥羊呢?
故曰:国强不必霸,落后必挨打!国虽大忘战必危,国虽强好战必亡也!
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不可避免的一次交战,这场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很多人觉得当时如果清朝政府能做出改变的话,或许可以避免这次战争。其实这是以上帝视角看待历史,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决定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很久远的,至少可以追溯到乾隆晚期。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或许就能明白鸦片战争为何是必然发生的。
一,东西方聋子与聋子的对话。1793年初,乾隆皇帝接到两广总督的章:“大西洋小国英吉利要到中国来进贡,给皇帝祝八十大寿。”其实此时乾隆寿辰早就过去半年之久了,那么英吉利为何现在才到?按照地方官员的说法是:“英吉利距离遥远,得到消息自然就晚,所以现在才赶到。”
乾隆帝听说过英吉利,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小国,善于造钟表机械等奇技淫巧之物;善于做生意,离不开中国的茶叶。就是一个远离大清的蛮夷之国罢了!
乾隆心情很好,下令地方官热心接待英吉利使臣,以示天朝恩典,不要让远方的小国笑话。 清朝是当时东亚的老大,有天朝上国之称。英吉利仰慕天威,自然是来进贡的。其实英吉利使臣万里远来,另有目的:
当时,英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一百多年了,工业革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把开拓海外市场和扩大殖民地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和国策。把中国这个地大人多的国家纳入到他的贸易市场中,是梦寐以求的事情。虽然当时中英贸易已经存在,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英国人预期的效果。 清朝当时完全是一个地道的封建国家,主要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对于开展海外贸易根本就没兴趣。由于实行禁海政策,仅开放广州一个口岸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而且一年只有几个月的贸易时间。对于出口商品的种类也有限制,仅仅允许茶叶,丝绸,瓷器等少数商品可以买给英国人,其余一概不准出口。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定,就是外商到中国来,不能跟中国人直接交易,要经过清政府特许经营外贸的商行来进行。而且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风靡欧洲,而英国的钟表机械对清朝人来说就是一些无用的玩具。这导致了英吉利在贸易过程中不单没发财,反而让大量的白银流入了中国。
清政府的层层限制和贸易的现状让英国政府极其不满,所以先派一个使团到中国,争取说服中国开放贸易,顺便摸摸这个东方帝国的底细。于是英国派遣一支七百多人的使团,由马戛尔尼带队,在1792年的九月二十六日从英国启程,航行了近十个月,在1793年七月二十五日,进入中国领海。英国商人早就将使团要来清朝的消息报告给两广总督,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乾隆觉得一个万里之遥的小国居然对自己如此恭顺,那天朝自然该好好招待他们。
清朝官员热情接待了英吉利使团并且交给马戛尔尼一面旗帜,嘱咐他们挂在船头。旗帜上绣着的汉字是:英吉利公使进贡。英国派来商谈贸易的使团就这样被清朝官员认定为是来朝贡的番邦。这也反应出当时东方朝贡体系与西方通商贸易思维上的冲突和矛盾。
马戛尔尼打着这面旗子,受到沿途地方官热情的接待和馈赠。当时英国政府送给乾隆帝的礼物有能够显示月份和日期的钟表,模仿天体运行的仪器,地球仪,望远镜,手枪,步枪、榴弹炮等工业化产品,也就是乾隆帝眼中的奇技淫巧的玩物。乾隆皇帝其实看到这些礼物后很震惊,但是他叫官员告诉英国使团: “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已有之。”其实清朝当时哪里能生产这些东西,不过是皇帝的虚荣心和自大的表现罢了。
马戛尔尼使团的任务是取得清朝的允许,获得商贸,外交等权利。但是就在觐见乾隆帝之前,就与清朝官员发生了争执,清朝官员要求马嘎尔尼见到皇帝时要像藩属国使者一样行三跪九叩大礼。马戛尔尼则强调,要按照觐见英国女王的礼仪,像乾隆皇帝行单膝下跪低头礼。清朝官员强调,必须行中国的三跪九叩大礼,否则是天朝的体制所不允许的,但是英国人压根不明白什么叫天朝体制。
而当时乾隆帝正在承德避暑山庄,当马戛尔尼等人从北京朝承德方向出发时,乾隆皇帝隐约知道了英国使团不愿意跪拜的事情。这让他很不快,是不是自己接待的规格过于优厚了,让这些蛮夷不知道天高地厚。于是命令沿途官员把接待的规格降了一等,让这些洋人知道上国天子的威严不容冒犯。
1793年九月乾隆在避暑山庄礼节性的接见了马戛尔尼使团,与他们寒暄几句,就结束了会谈,马戛尔尼根本没机会提出通商和外交的请求。当乾隆帝看到英国给清朝的国书上写着希望能派遣使节常驻北京的要求时,乾隆以为是想派人来清朝学习制度典章,他不禁笑了,要到天朝来学习典章制度,小小的英吉利还不够资格呢!于是也回绝了。
接见了英吉利使团后,清朝催促英国使臣回国,不要在中华逗留。四月三日,马戛尔尼到了紫禁城。马戛尔尼是来寻求贸易和建立外交的,结果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赶回国了,回去怎么交代啊?心急火燎的他找到了乾隆的宠臣和珅,原来在他眼里和珅相当于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首相,可以决定国家大事。既然中国君主不答应我们的请求,那就找首相谈吧!
马戛尔尼见到和珅后,提出了要求增加贸易口岸等等要求,同时请求清朝把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让给英国做货物存放之地。从这个要求里可以看出,英国人不光要做贸易,同时也想搞殖民。但是和大人只是热情的请他喝茶,根本不管他说什么!同时,和珅还向马戛尔尼说:“你们不远万里来到天朝,皇上很是欣慰,打算厚赐你们礼物。”马戛尔尼又是被搞得莫名其妙,其实,这正是两个不同维度之间的交流,双方都处于懵逼状态。
十月七日,和珅率军机大臣为英国使团送行,并让马戛尔尼带乾隆帝谕旨一道以及给英国君主的国书。在圣旨中,对马戛尔尼提出的请求全部拒绝并加以斥责。其中有一段表明了清朝的态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这段话大意就是说:“天朝什么都有,不像你们海外小国靠贸易才能生存。就是茶叶,瓷器这些物品,都是可怜你们怕你们活不下去才允许交易的!”在乾隆眼里,这群不懂礼数的洋鬼子只是一群野蛮人罢了。马戛尔尼使团就这样回到了英国。而这件事也被后世称为“东西方两个聋子的对话。”
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又派出一个使团出使清朝。请求建立外交和开放贸易,被嘉庆帝一口拒绝了。而且英国人通过与清朝官吏交往或者中国的实地考察,认识到了清朝吏治腐败军队落后。为此后的侵略埋下伏笔。
二,律劳卑事件。中英之间的贸易,英国一直处于入超的劣势地位。但是中国这么一大块市场却无法打开,使英国人十分头疼。但是到了1830年以后,通过走私鸦片,逐渐使形势发生转变。特别是道光一朝,鸦片简直荼毒全国各阶层,鸦片交易则遍布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然而,清政府依旧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丝毫不把英国这个资本主义强国放在眼里,双方的差距依旧没有什么改变。依旧在发生着一些后世看来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
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权,规定所有的英国商人都可以前往中国进行贸易。为了管理这些来华商人,英国任命律劳卑为商务监督。
1834年律劳卑来到广州,派人以大英帝国商务监督的名义拜见两广总督,结果吃了闭门羹。于是他派人拿着一封信送到总督府,请求见面。清朝官员才不管什么商务监督呢,不过是海外蛮夷的小头目罢了,装什么大鼻子鹰?还送信,不收!原来,律劳卑的信封上并没有写“禀”字,也就是没把自己当个下级。这在清朝官员眼里简直是狂妄自大,所以不理他。
而律劳卑觉得自己代表的是英国政府,怎么能在清朝官员面前摆出下级的姿态来。于是双方就这样互补让步,最后两广总督通知律劳卑,他英国商务监督的官职要得到皇帝的承认,否则在大清朝就是个擅自入城的蛮夷。一切等他请示道光帝之后再说,在此之前,律劳卑必须离开广州,先到澳门去等清朝的通知。
但律劳卑就是不走,他不光继续呆在广州,还联合英国商人成立了个英商公署。这下把两广的官员激怒了,一个蛮夷不遵大清律令,这还了得?1834年的九月二日,两广总督包围了英商公署,断水断粮,同时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律劳卑则叫来了两艘英国军舰,从珠江赶往广州。英国军舰与清军炮台相互开炮。这一下,事件升级到武力冲突。两广总督则表示要玉石俱焚,弄死英国蛮夷。英国人本来是打算来发财的,结果搞成这德行。律劳卑也撑不住了,在九月二十六日躺在担架上,被英国人抬到了澳门。很快就病死了。
律劳卑事件以后,英国派来的商务监督再也不跟清朝讲什么平等了。他们恭维着满清的官员,一心只想发大财,而这些商人疯狂的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因为他们发现,这种东西能让中国人上瘾,能榨干中国所有的财富。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活动越演越烈,而英国政府也深知鸦片是什么东西,暗中鼓励和支持商人们把鸦片走私到中国,从而攫取更大的财富。
三,道光帝的烦恼,到底该怎么办?鸦片的走私最早见于雍正末年,但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药物来使用,走私还未形成规模。但到了嘉庆时期,吸食鸦片的恶习已经出现,英国商人发现了鸦片蕴含着的巨大商机,于是走私活动逐渐严重。吸食者的规模也渐渐扩大,到了道光皇帝统治时期,吸食鸦片之风愈演愈烈,鸦片烟损害了百姓的健康,带坏了社会的风俗,同时使大量白银外流,让清政府陷入财政危机,逐渐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821年,道光帝继位后,就做出禁烟规定:凡是外国船只到了广州,地方官员要开仓验货,防止走私鸦片。对于鸦片贩子和民间开设烟馆以及吸食鸦片的人,一律严惩不贷。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皇帝禁烟,那走私鸦片的船只干脆不进广州,在外零丁洋进行交易。地方官员们勾结鸦片贩子一起牟取暴利,共同靠买鸦片发财。禁烟的法令犹如一纸空文,全无作用。于是禁烟禁了十几年,鸦片烟泛滥成灾,再加上英国政府暗中的支持和鼓励,烟毒之祸达到空前的地步。如此一来,道光帝头疼了,到底该怎么办?于是他下令全国官员陈述处理鸦片的方法。一场关于如何处理鸦片走私的探讨在朝廷拉开了序幕。
1836年六月官员许乃济向道光帝提出了开禁鸦片的建议。许乃济认为反正鸦片越禁越多,干脆就不禁了。让商人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贩卖鸦片,朝廷可以向他们征税补充国库。然后大清可以自己种鸦片,自己有了充足的鸦片,洋人的走私活动就会消失,这样就可以防止白银流向外国,财政危机也就解除了。只要朝廷禁止读书人,官员和士兵吸食鸦片,老百姓爱吸就吸,反正吸鸦片烟的人大多是刁民,死了也活该。许乃济的观点可谓荒唐透顶,但道光帝居然动摇了,然而他不敢自己做主开禁鸦片。还是将这份建议分发全国官员,让大家讨论是否可行。
除了广东一些官员表示支持以外,其他的官员无不痛骂许乃济祸国殃民,坚决反对,堂堂天朝,怎么能置百姓死活不顾呢?简直有辱国体!于是讨论的焦点又回到如何禁烟的问题上。这一讨论又过去了两年光阴。
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向道光帝提出了自己关于禁绝烟毒的建议。总结起来就一点:乱世用重典,对于吸鸦片成瘾的烟民,限期一年戒烟,如果不戒的话直接拉出去杀头。等到烟民戒除了烟瘾,或者被杀掉,那鸦片烟从此就可绝迹。
黄爵滋的建议也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为过于残忍,况且鸦片源源不断的从英国运来,难不成要把有烟瘾的人杀完了才行。那大清国还有人么?朝廷如果这样做,无异于自掘坟墓。
道光帝就这样摇摆不定,始终拿不出一个对策来。而在这讨论的两年时间中,鸦片的危害更加严重了。
这一年的十月,满清皇室的一位亲王和公爵偷偷跑到尼姑庵里躲着抽鸦片烟,被人发现后报告给了道光,他怒不可遏。下令革去二人爵位,废为庶人。然后叫来了步军统领衙门大臣,命令在北京城抓抽鸦片的人,一经发现,无论是皇亲贵族还是平头百姓,一律捉拿。此时他已经意识到,鸦片不光毒害百姓,连他爱新觉罗氏也被难逃其害,这还了得了。 又过了几天,道光看到了湖广总督林则徐强烈要求禁烟的奏章,林则徐指出,若鸦片不加严禁的话,国家必定遭殃甚至有亡国之患。道光此时也感到不寒而栗,这两件事情坚定了他禁烟的决心。随后道光下旨,让林则徐进京商讨禁烟之策。
183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林则徐来到北京,二十七日,道光召见林则徐,之后君臣二人一连会晤了八天。在这些天的交谈中,道光下定决心要铲除鸦片之祸。随后,他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禁鸦片。当时朝中大臣多是顺应皇帝的意思,其实压根不在乎查不查鸦片的事,而道光帝也有一时冲动的因素在里面,希望林则徐能够一举根除烟毒。林则徐也知道,如果局势一旦有变,皇帝肯定要拿自己背锅的。但是为了国家,豁出去了。在离开北京时,他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言,毅然朝广东行去。
1839年林则徐从江西进入广东,一路上他搜集到不少烟贩子的名单,命令广东官员迅速按照名单逮捕。三月林则徐进入广州,随着钦差大臣的到来,走私鸦片的船只全都开到了外海躲避。烟贩子们也纷纷龟缩起来,不敢像之前那样明目张胆。对于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贩子们是半信半疑的,或许这位林大人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罢了,过了风声,照样还能买鸦片。
林则徐到广州后,查办处理了一些包庇烟贩的贪官污吏,将他们革职抄家。一时间,大小官员对林则徐十分敬畏,百姓们也拍手称快。随后,林则徐来到广州十三行,会见了外国商人们,他声色俱厉的说:“你们这些洋商,要对鸦片的泛滥负责。我国上千万两的银子被你们赚走,你们却带来上万千的鸦片流入内地。这该当何罪?”
当时来与清朝贸易的商人大多走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让他们打了一个激灵,有人就表示,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家产捐献给大清。其实就是想收买林则徐。
林则徐说:“本大臣不要钱,要烟贩子的脑袋。”于是发布中英两国文字的规定,要求商人们把鸦片全部交出来,并保证永远不再把鸦片带入中国,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如果不签保证书,就不能做买卖。并留下了: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的话,这让烟贩子们心里彻底凉了,看来这个林则徐是要动真格的呀!
三月十九日,粤海关告示,外国商人们在交烟结束之前不允许离开。为了应付林则徐,他们找了一千多箱鸦片交出。但林则徐刚到广州时就对这些鸦片贩子的情况做过调查了,当时在广州最大的鸦片贩子是英国人颠地,这个人老奸巨猾,在林则徐下令交烟之后多方阻挠别国的烟贩子交烟,要让这群蛮夷服帖,必须拿颠地开刀。林则徐要审理颠地的消息让其他的烟贩子们很恐慌,而颠地则不敢露面,向英国派遣的商务监督义律寻求庇护。
前文说过,对中国走私鸦片其实是英国政府支持的,面对林则徐坚决要收缴鸦片,义律怎么能同意?他把英商聚集到一起,拒不配合。并以英国女王的名义威胁林则徐,是否是要与在华的英商一战?
林则徐直接下令终止中英贸易,并封锁英商会馆,义律则带领英国商人在会馆升起英国国旗。但大英帝国的旗帜并没有吓到任何人,在断水断粮的处境中,义律扛不住了。
三月二十八日,义律同意让英商们交出鸦片。损失了鸦片的商人们很不甘心,为了稳定人心,义律同意这一切损失由英国政府赔偿。这更暴露了鸦片走私的实质其实就是英国政府和榨取中国的一项国策。同时也将矛盾升级到了国家层面。
一直到1839年五月,收烟行动结束,收缴鸦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和两千一百一十九袋。林则徐将收烟情况上奏道光帝,1839年六月三日,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六月二十五日结束,历时二十三天。围观百姓无数,随着生石灰投入水中,销毁鸦片的池水震震沸腾,百姓们也纷纷欢呼雀跃。
林则徐邀请当时在广州的各国商人观看禁烟过程,只有英国人不愿意来,那都是他们谋利的本钱啊,就让这个清朝官员全给销毁了,心里那个憋屈就别提了。而作为晚清“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深知英国狼子野心,虎门销烟使英国利益受损,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所以积极布置炮台,设置防线,以防英国的入侵。
五,必然中的偶然:林维喜案与战争爆发。1839年七月,英国水手在尖沙咀醉酒闹事,与村民发生冲突,村民林维喜被殴打致死。林则徐要求英国方面交出凶手,按大清法律治罪。
义律拒绝交人,认为清政府无权审判英国人。随后,他设立一个临时法庭审判凶犯,希望中国官员来旁听。这种蔑视中国司法主权的行为遭到了清朝官员的反对。义律依旧我行我素,他给这些水手判了监禁和罚款等很轻的处罚,并要求将这些水手送回英国执行审判。这不是开玩笑么?英国人把大清的子民打死了,最后却由英国人自己宣判,而且还要送回英国监禁,林则徐愤怒了,他要求义律立刻交出凶手,否则就与凶手同罪。
若再抗违不交,是义律始终庇匿罪人,即与罪人同罪,本大臣、本部堂不能不执法与之从事矣。
义律则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他这样回应林则徐:“人我是不交,而且我还要叫大英帝国的商人们带鸦片来出售!”
面对义律的挑衅,林则徐忍无可忍。他下令驱逐留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并且禁止英国人到广州进行贸易。
义律找到了发难的借口,1839年九月,他率率领一艘装备有火炮的兵舰和十艘武装商船,向九龙附近的清军水师巡逻船开火。双方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射击,义律因弹药不足撤退。这就是鸦片战争前夕的“九龙之战”。
而当时,虎门销烟的事情传回英国,使得全国震动。鸦片贩子们纷纷像英国政府陈述自己所遭到的“迫害”,英国最大的国策就是占领市场和殖民,清朝的禁烟运动已经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所以英国此时已经定下了出兵侵略的决心。
义律则多次在海面上挑衅清军,双方发生交火。同时又阻止想要遵守清朝规定进行正常贸易的英国商船,为英国的入侵制造借口。期间他多次写信回国,要求英国首相巴麦尊出兵入侵中国。
1840年,英军派遣十六艘军舰,四艘武装轮船。二十八艘运输船,四千多人组成远征军向中国进发。于六月中旬到达广东海面,六月二十八日日英军宣布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开始了。
总结:通过以上的过程我们能看出,鸦片战争其实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英国和清朝压根就没在同一个维度上,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一个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老大帝国,怎么能理解英国这种从未见过的西方列强呢?更不用说会调整政策避免战争了,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不是当时的人能冲破的。
鸦片战争的爆发其实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这不仅涉及到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也涉及到近现代国家与古代封建国家的矛盾,虽然期间也有一些偶然因素,但这其实并不足以改写历史。
即便退一万步来说,清朝能做出相应的调整,结局也还是要被侵略和殖民,战争依旧会爆发,只是来早与来迟的问题。正如一个强盗,不会因为被抢者配合顺从就放弃抢劫!
这个题目很难回答。肯定回答就是书上说的,自己翻翻就完了。
否定回答,现在虽然过去了一百多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发生,距今180年,但民族心灵平复了吗?最佳的回答时间是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比较有把握地说就是人均GDP20000美元。这时人民恢复了发自内心的自信 ,可以抛开情感因素,复盘那段历史,看看有没有无须开战的办法。
按照国际政治理论和国际经贸合作原则以及外交惯例,摆事实讲道理,按照现在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办法有不少。那时的人,可能没有国际政治学理论、没有国际经贸理论、缺乏外交共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国家关系来说恐怕就是逐步减少战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在社会生活中也要取缔。鸦片战争我国是战败方,强势的英、法更要反省吧,只是物是人非。
鸦片战争是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强国与弱国、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主义的冲突,是必然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只是以鸦片为耳目,无鸦片,亦会有他物代替。只是鸦片毒害之深,清国虎门销烟手段强烈,而鸦片贸易利息巨大,禁烟严重损害了英商利益,因此英国迅速发动了战争。若无禁烟,可能会推迟战争,但绝不会避免战争。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还是当时只要采取一些策略方法就不会发生?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