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清朝如何选秀女)

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

第一,首先要是个女人,

第二,这个女人肯定未婚,

第三,肯定不是外国人,

第四,这个就不知道了,条友们补充吧!

二,清朝选秀的流程

“选秀”其实分为两种,一类是选宫女、一类才是选妃嫔;两者的来源、程序以及结果完全不同,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选秀”对皇家以及那些女子的家庭而言,不仅仅是单纯的“选”与“被选”这件简单,而是重大的政治事件,马虎不可,故而都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

先说选宫女。

选宫女比选妃嫔就相对而言简单多了,因为选的是给皇帝、太后、皇后以及众多妃嫔从事服务工作的,规矩就少些,但也不是没有。

一是来源,宫女必须是来源于满人内务府包衣三旗当中选择,“包衣”本来就是“奴仆”的意思,所以“包衣”出身的女子进了宫也只能作为宫女候选,想被选为妃嫔是没有资格的。

二是时间,宫女是每年选一次,为的是充实宫中现有宫女的不足,说白了就是给宫中补充女性劳动力。

重点要说的是选妃嫔。

皇家对选妃嫔是十分重视的,三年选一次,甚至专门下了文件规定:

“八旗家中凡是13岁至16岁的妙龄女子,必须参加皇宫举办的每三年一次的“选秀”,若是在此年龄范围内的女子不参加选秀,或者在选秀前确定终身大事的话,将会对其家族处以重罪”。

一般的八旗女子也都做着选秀的美梦,想通过选秀一步登天,成为皇帝的妃嫔,进而成为贵妃,甚至皇后,母仪天下。

但也有不愿意的,有的是了解后宫的规矩多、黑幕多,不愿意进入那个是非之地;也有的是已经有了意中人,不舍得分离。

如《甄嬛传》中甄嬛一开始对选秀是抵触的,甚至还专门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不要被选中。

据统计,清朝的选秀从顺治开始到光绪结束,一共选了80多次。

先说一个选秀的趣事:选出来的一定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吗?

反而不是的,长得丑的肯定选不上,长得最漂亮的也不会被选中,根据记载以及清末流传下来的照片来看,被选中的妃嫔中绝色美女几乎没有,大部分也只是中人之姿。

这是为什么?

个人估计这里有三个原因。

其一,若是选上了过于美貌的女子,恐怕皇帝日后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荒废了朝政。

其二,选秀的范围有限,只有八旗家中的13—16岁的适龄女子有资格,范围比较小,其中的绝色美女估计也不多。

其三,选妃更重要的是看出身门第,美貌并不是第一位的。

所以,长得太漂亮反而成为了劣势,光绪帝的妻子隆裕皇后姿色一般,连美女都称不上,但奈何人家有慈禧这个大后台,一样成为了皇后。

选秀也有海选、初选、复选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首先是海选。

每到选秀之年,就会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先把符合条件的八旗人家的女子都筛选一遍,这就是海选,海选过后的才能被称为“秀女”。

这些“秀女”们随后就会由各地官府专门送往京城,接受下一步的挑选,一般每次全国大概有5000名“秀女”左右。

第二步就是初选。

初选的标准多且繁杂,这些“秀女”们要经过层层选拔。

首先是对形体进行查看。只要高矮胖瘦等方面稍有不足都会被淘汰,留下来的必须是形体匀称。

其次还要对面貌进行挑选。歪瓜裂枣肯定是不行的,至少要长相看得过去才行,只要有驼背、肤色黑等有缺陷的又会被淘汰。

接着还要听声音。说话没有女人的温柔、声音过于粗狂以及口齿不伶俐的也会被淘汰。

这还没有完,这些“秀女”如果手指脚趾太大或者太小,胳膊太粗或太细或太短的,也不合格。

还要看走路的姿态。举手投足不稳重、浮躁的,也被淘汰之列。

这样一圈下来,5000人中已经有4000多淘汰了,剩下的都是“精英”。

第三步是复选。

初选后选出来的“秀女”们,坐着马车依次进入宫中,接受皇太后以及皇帝的亲自挑选。

马车旁边会挂着两盏灯笼,上面写的“某某之女”,把该“秀女”的出身、家庭以及个人年龄等信息都写在外面。

一旦复选被选中,“秀女”们就是妃嫔了,从此鱼跃龙门一步登天;如果复选没有被选中,则被送回家,不过可以参加下一次的“选秀。”

“选秀”其实更是一场政治联姻,被选为妃嫔更注重的是出身及背景;况且被选中为妃嫔,在后宫的生活也不见得比皇宫外面的普通人生活好,入宫后几十年见不到皇帝或者被打入冷宫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有的适龄八旗女子并不愿意被选入宫中。

三,清朝选秀女是什么意思

看过《甄嬛传》里的秀女大选吧,一个个秀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给皇上选,实际上在真实的清朝根本不许这么做,秀女参加大选的时候,一律素面朝天,不能打扮。

清代的秀女大选分成两种,一种是礼部主持的八旗选秀,是给皇帝选后妃的,另一种是内务府主持的选秀,是给宫里选择宫女的,参选的全都叫做秀女。

清朝的选秀制度继承于明朝,在顺治时期正式拟定,康熙时期逐渐完善。

以前朝代的妃嫔,主要是从民间选择,但清朝为了巩固自身的江山,其选秀的范围变小,其实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入宫可不算什么幸运。

礼部主持的八旗选秀,主要是给皇帝选择后妃的,范围是所有旗人家庭的适龄女子。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与汉八旗,但凡是旗人家庭的女孩子,家里也没有其他的罪,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去参选,没有经过秀女大选,不能够私自婚配,否则要连累全家。

在全国范围之内,只要是旗人家庭的女儿,年龄到了,并且没有疾病、伤残等等,全都需要按时前往京城参加秀女大选,一般是三年一次。

选秀往往是在御花园,或者西六宫当中的体元殿举行,皇帝或者太后亲自选。

被选中的秀女就留牌子赐香囊,而没被选中的,就撂牌子,赐花。

当然,被选中的秀女还要再经过一次筛选,如果被选中的话,就可以直接入宫成为后妃,还有一些落选的,会被皇帝赐婚给宗室子弟,还有皇子们。

最著名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婉贞,她也是参加了咸丰帝的秀女大选,但是并没有被咸丰帝看中留在宫里,而是在当时是懿贵妃的慈禧太后的干预下,赐婚醇郡王奕譞。

这位醇王福晋婉贞,也就是后来光绪帝的生母。

秀女参加大选的时候,都不能随便打扮,全都要按照规矩穿着蓝色旗装素颜参选。

与《甄嬛传》等不同,真正的秀女在参加大选的时候,只是梳着大辫子,穿着蓝色或者其他单一颜色的旗装,也不能佩戴什么首饰,脸上不能涂脂抹粉,就是要以最真实的样子参选。

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因为古时候的人没有那么长的寿命,所以结婚都很早,清朝参加秀女大选的秀女几乎也都是十多岁的小女孩,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未成年。

像是内务府主持的秀女大选,年纪甚至更小,内务府选的都是宫女。

参加内务府选秀的,是上三旗包衣、辛者库籍家庭的女孩子。

不管是上三旗包衣,还是辛者库籍,这些家庭的女孩子世世代代都要入宫入府服役,被选中之后有的在宫里做宫女,有的去王府与行宫做宫女,只有到了年纪才能离开。

虽然内务府主持的选秀,并不是给皇帝直接选妃的,但在清朝,宫女要是被皇帝看中,然后一步步成为后妃的也不在少数,甚至相当普遍。

康熙帝的良妃卫氏,雍正帝生母乌雅氏,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氏,都曾是宫女。

甚至于她们当中,有些还是辛者库籍出身,但这在清朝根本没什么关系。

整体来说,清朝的秀女大选,主要就是看身份,到底能不能选中,那就要看皇帝的口味与秀女自身的条件了,皇帝能自己做主的情况下,自然越漂亮越温柔,入选的几率越高。

四,清朝选秀女要经过几关

乌央乌央的清朝后宫佳丽啊,全都是选秀选出来的,上到皇后,下至宫女……符合条件的旗人少女(不都是满人)必须参加,皇帝挑之前不准订婚约;不在旗的女子就别想了。

顺治十年(1654年)初冬,顺治帝一道诏令拉开清朝选秀第一季的帷幕。阵势虽没后来浩大,但开了个好头。后经康熙、乾隆、嘉庆等几朝修订,选秀制度才算定式。




1.入围秀女的必须条件

1) 秀女必须是旗人

"满",为血统标志;"旗",为身份标志。

满人不都是旗人,旗人也不一定是满人,还可能是蒙古人和汉人。秀女则必须来自旗人,旗人又分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


八旗秀女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些是清政权的中坚力量。来自这些群体的胜选秀女后宫地位高,也有晋升希望。

八旗秀女每3年选秀一次,由户部主持。进宫后地位虽高,但命运各不同。有的秀女被赐婚给皇室宗亲;有的秀女才开始我们熟悉的第一集,是常在,是贵人,是嫔是妃是皇后,还是消失在第几集,都要看本事和命运。




内务府包衣三旗秀女丨"包衣"一词为满语,"为人奴仆"之意。包衣属于哪个宗室家族,则为该家族下人。包衣三旗的秀女地位很低。

包衣三旗秀女每年选秀一次,由内务府主持秀女进宫后大多负责打杂,和八旗秀女没得比。宫剧常有的画面,有些宫女经常受欺负和奚落,大概率就是包衣秀女了。


通常说"秀女"主指八旗秀女,她们才是后宫精英娘子军,也是妃嫔候选人。清朝后期,包衣三旗秀女已改称"使女",后宫使唤丫头。




2) 秀女年龄条件

清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等,家中年满13~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选秀。年龄超过17岁的女子则不再参加。敢情是17岁的姑娘都被嫌弃太老了……

满足条件的女子必须参选,未经皇上阅选不准私自聘嫁,包括王公贵族。逃避和违例就要受惩罚,并连及家人。这就是康乾盛世的规定。相反,不够条件的想参选也不给你机会。

: 年龄要求也偶有例外。据清宫档案,秀女有小于13岁的,也有大龄20岁的。




2.秀女是如何选出来的

看阵势,参与海选的姑娘很多,但经复杂层层筛选和考察,最后进宫的只有少数。


1) 审查和准备工作

每届秀女海选临近,户部发放公文到各旗都统,然后逐级下发,展开秀女资格审查工作。所有参选女子身份、年龄、健康等详情统计于册,后统一汇报给户部。给皇帝办事必须板正!

户部核查无纰漏,上奏皇上。皇上大喜,定阅秀吉日,公文通知各旗都统。各旗各显神通,制作秀女花名册,准备迎接选秀大会。




2) 秀女送阅

各旗以骡车把备选秀女提前送到京城,穷人家可以雇骡车。据说乾隆还是挺大方的,所有备选秀女均可得赏银一两,以补雇资。

至于为什么用骡车,马车象征身份,牛车用来耕作,驴子民间之物,轿子无身份能坐吗?所以骡车较适合秀女。小编瞎猜的。

秀女骡车傍晚启程,入夜时分到达某门外,可能是神武门、静怡轩或体元殿等(各朝或不同)。静待宫门开启,由太监引领按顺序入宫,然后再按顺序排好接受圣阅。

你知道不同秀女排序有多复杂吗?




3) 秀女排序三规则

①秀女家世排列。有灯笼挂于骡车,上书某女身份、家世,骡车按序排好,满人在前,咱们汉人闺女要排在蒙古后面(意思是最后面的秀女是汉族)。这阵势曰"排车"。


②秀女身份排列。选秀不是一天阅毕,有已进入复选的姑娘;也有宫中妃嫔家族的少女在列。那么,妃嫔的姐妹或侄女在最前排;复选秀女在中间;新秀女只能在最后排。


③秀女年龄排序。年轻很重要啊,各组秀女再按年龄排序,年轻在前,年长在后。


你看,如此复杂和讲究,处处满满的世俗权利,但它却又堂而皇之,场面激动人心……




4) 复杂的选秀程序

每位秀女身上都挂一木牌,曰"绿头牌",上书秀女旗籍、父名、本人年岁等详细信息。这画面有点熟吧?谁记得春哥当初是几号?

①获封或获赐的秀女

秀女初选被相中,则留下名牌,曰"留牌子"。再定期复选,复选再中,或赐王公和宗室为妻妾,或留皇宫。凡进宫获皇上封号者,即为皇帝后宫团队一员,终生不得出宫另嫁。


②被留牌却未获封的秀女

被记名(留牌子)却没获封的秀女,要再次选秀,或等待赐婚,嫁给皇室宗亲子孙。


③被"撂牌子"的秀女

复选而不留者,曰"撂牌子"。秀女被撂牌子不代表完全恢复自由身,也得事先征得同意后,方可另作聘嫁。




④后妃角逐

秀女初封通常为答应、常在、贵人,也有破格获封嫉妃的少数幸运者。若想一步步晋封,程序非常复杂,人品、习惯、性情、才艺都是考察条件,期间不断被"复看"后记名,能走到最后的就是妃子。

当然,或许等不到这一步,皇帝没了,也可能自己没了,要看碰到哪个清帝在位。

假如小编是皇上,手一挥"都走吧,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头疼眼也疼……"




换做我,我也下江南……大不了皇帝不做

3.选秀不是选美

大家发现,上述复杂苛刻的选秀活动,好像没提美貌一词。通过珍贵照片和现代科技手段,张三也发现满清妃嫔们长相很一般,高矮胖瘦各不同,脸蛋身材各有型。

没错,是选秀不是选美。首先被淘汰的两类秀女☞ 奇丑秀女和美艳秀女

秀女长的比小编还难看!这肯定不行,影响宫容。太美艳更不行,皇帝还有心思上朝吗?容颜惊艳的秀女都被王公贵族"截胡"了。




清宫明文规定: 秀女待阅必须着旗装,严禁"时俗服装"(即汉族女装)。选秀很严肃!

家世和品德才是清朝选秀女的第一标准。一要求在旗家世,血统纯正;二要求秀女品德淑贤,性情温良;三要求相貌端庄,颜值太迷人,一脸狐媚妖艳相怎么能进宫?有损皇帝名声,搞不好也有损其他的……


说到底,选秀的决定因素还在门第。品行这玩意很难短期内观察,而且可以人为掩饰。

宫里有人好办事,首先赢在起跑线上,参选时获得排在最前排的良机。进宫后有妃子势力罩着,口碑自然好的很呐(和珅语气)!你看慈禧的侄女,人像麻杆,脸像霸波尔奔,但人家是光绪帝家的皇后……




写在最后

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丨元稹·行宫

有皇帝活的久如唐玄宗,大多宫女却从没见过;有皇帝活的短如同治帝,大多宫女也从没见过。皇帝始终像传说,宫女活成了悲歌。

康乾二帝分别在位60年、61年。秀女3年一选,多少宫女从花红熬成白头。一朝红妆阁,一夕发如雪。不忍坐,月下寂寞,不忍看,镜中凋落。帝王尚是雪满头,宫女早有泥销骨……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清朝是怎么选秀女的?都要满足哪些条件?(清朝如何选秀女)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