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日本物语文学?(你如何理解日本物语文学特点)
一,你如何理解日本物语文学?
我读的日本一本书《源氏物语》,这本成书于公元1001——1008年,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可称为是三千万日本家庭的不朽的国民文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文学十大理念藏书。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二,日本的物语文学
产生于10世纪初的日本物语文学实现了口传文学到创作文学的飞跃,同时真实地反映出当时日本绚丽多彩的人文社会生活。集“悲情”与“美”为一体的《源氏物语》至今仍被视为日本文学最高美的理念。
进入平安时代后,盛唐文化滋养下的日本羽翼渐丰,开始逐渐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尤其这一时期假名文字的产生推动了日本本土化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本文以物语这一文学形式为主,分析其产生及发展状况等。
一、物语文学的产生
日文“物語”一词,中文译为小说或故事。主要流行于平安时代(794-1192)至镰仓时代(1185-1333)。类型大致分为:传奇小说、和歌式小说、恋爱小说、历史小说、战记小说等。早期雏形来源于古代氏族社会祭祀中人们对祖先、神事迹的歌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民间形成了口传、说唱等文艺形式。进入平安时期,都市生活形成、个人意识逐渐成熟、假名文字开始普加,同时受到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影响,日本在民间说话基础上产生了物语文学。
诞生于平安时代初期的作品《竹取物语》为日本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气象。写作结构上从单一型转变为章节型,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反映出日本民族的传统心性和社会现实问题。这部作品开辟了日本创作型文学先河,因此被称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同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还有以日本和歌“六歌仙”中的在原业平为原型讲述男女恋爱故事的《伊势物语》以及带有劝善惩恶、以德报怨思想围绕贵族生活的《落洼物语》等。物语文学的产生展现出了当时日本人新的生活情感世界和思考方式。
二、物语文学的初期地位
平安初期,“唐风文化”依然盛行。贵族阶级青睐于“汉文学”的创作。除了由天皇下令编撰的《古今和歌集》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另一种本土化的文学形式——物语并未列入“正统文学”范畴之中。其早期作品大都是一些从月亮上来的公主或是天仙等神话和民间传说,与记录写实的日记体裁相比,含有虚构成分的物语小说被认定为文学价值含金量较低。《蜻蛉日记》的序章部分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世の中におほかる古物語のはしなどを見れば、世に多かるそらごとだにあり。」作者藤原道纲母认为流行于天下的那些物语大都写的是无稽之谈之事,表达出其对早期物语文学虚构特色的鄙夷。
物语文学在创作前期处于底层位置,还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日本贵族阶级认为虚构这一行为犯了“五戒”(佛教中禁止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中“妄语”(谎言)之罪,即非真实。因此,当时形成了创作文学作品为罪恶的佛教文化观。此外,备受日本贵族和文人雅士推崇的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期以来信仰佛教并在晚年把所作诗文奉献寺院。其所著诗文别集《白氏文集》这样写道:“愿以今生世俗文字之业,狂言绮语之过,转为将来世世赞乘佛之因,转法轮之缘也。”(日文译:「願はくは今生世俗文字の業、狂言綺語の過ちを転じて、将来世世讃仏乗の因、転法輪の縁とせん」)部分日本学者认为,这正表明了白居易因“狂言绮语(华丽的虚构故事,浮夸的辞藻)”之过,而展示出虔诚的忏悔之意。换言之,传统佛教的虚幻人生观把文学创作的本质定为了“妄”。此后,“狂言绮语”成为日本佛教否定文學观的代名词。由此可见,物语作为当时最底层的文学作品也就不足为奇。
三、物语文学的正当化
11世纪初,《源氏物语》的出世迎来了日本物语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在创作方法上,它将物语的浪漫性与日记的写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源》中波澜万丈的恋爱故事、美丽的自然景物以及细致的人物刻画无不引起读者的共鸣。它之所以能超越时代、跨越国家被认可,不仅是因为篇幅之巨大、体裁之多样,更重要的是它尽量排除早期物语中传奇的色彩,创造出一个充满现实感的世界。
在《源》“萤”卷中,作者紫式部更是借主人公源氏之口阐述了自己对于文学创作中“虚构与真实”关系的观点:「その人のうへとて、ありのままにいひ出づることこそなけれ、よきもあしきも、世に経る人のありさまの、見るにもあかず、聞くにもあまることを、後の世にもいひ伝へさせまほしきふしぶを、心にこめがたくて、いひおきはじめたるなり。」(源氏物语25帖、萤·第三章)
丰子恺将上文翻译为:“原来故事小说,虽然并非如实记载某一人的事迹,但不论善恶,都是世间真人真事。观之不足,听之不足,但觉得此种情节不能笼闭在一人心中,必须传告后世之人,于是执笔写作。
针对人们对物语“虚言”的责难,紫式部巧妙地运用了佛教“方便”之说力证物语创作之合理性。其表明物语文学虽非完全真实,却也以世间真人真事为原型。“虚言”与“真实”只是相对的——“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紫式部的物语论极大地提升了“物语”的内在文学价值。但其问世之后一直处于褒贬不一的风潮中。传统文人仍对物语创作的“虚妄性”持否定态度,并认为《源》中好色绮语之多以致迷惑男女。一时间,“紫式部堕地狱说”广为流传。同时,与之相对应地,支持《源》的“紫式部化身观音说”也应运而生。可以说《源氏物语》开辟了物语文学的新方向,推动了物语创作正当化的发展之路。
四、结语
长期以来,“汉文学”在日本文坛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带有外来、政治、公家性质的异国文学形式难以表达日本人内在的审美情趣。物语文学的产生完全脱离了唐风的束缚,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和风”特色。尤其是巅峰之作《源氏物语》所创作的“物哀美”至今仍被视为日本文学的最高美理念,甚至还对同一时期的日本绘画创作有着很深的影响。物语文学对于了解日本社会传统、人情伦理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
三,日本的物语文学分为哪三类
所谓的物语,其实非常类似中国的传奇,小说,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著名的有《源氏物语》、《伊势物语》、《竹取物语》、《平家物语》、《花町物语》、《落洼物语》等。早在公元十世纪初,物语便在日本民间的基础上形成,很多都吸收了中国的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分为两个流派,一为创作物语如《竹取物语》、《落洼物语》,纯属虚构,具有传奇色彩;一为歌物语,如《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以和歌为主,大多属于客观叙事或历史记述。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是向独立故事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缺点则是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
日本物语里有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的表现,是专门写鬼神,妖怪的物语,如“怪谈”,“阴阳师”,“雨月物语”等等,等等,其中,《雨月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怪谈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书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剪灯新话》,但是上田秋成的文字显然更加出色,内容也更值得玩味。还有梦枕貘的“阴阳师”,写出人鬼共存的平安时代的种种风俗特点,文笔清丽,稍稍带着幽默和戏谑,实在令人喜欢。还有“百鬼夜行”,“娑婆气”等等。通过民俗文化与人们的心理,信仰,用鬼怪故事折射人心,写尽了世情百象。
日本的大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也曾经写过一般名为“河童”的物语,但其实却反映出他对近代社会的不满,也表现了芥川龙之介本人苦恼、悲哀、不安的内心世界。
物语文学,是日本文化的一大重要的表现。
四,什么是日本的物语文学产生在的
尽管日语和汉语发音听起来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却是来自于汉语。日语汉字在整个日语体系里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具有复杂的变化和构造。汉字起源于中国,对中国人来讲,这是学习日语得天独厚的有利之处。但很多汉语为母语的初学者往往误认为日语汉字是汉语的繁体字,意思是一样的,又误认为日语汉字发音没有规律等等。日语里的汉字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记忆和理解,很多汉字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学习,否则会在理解上出现很多错误。日语里的汉字使用广泛,种类繁多,很难掌握,所以在日语词汇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汉字的学习和归纳,正确理解日语汉字。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你如何理解日本物语文学?(你如何理解日本物语文学特点)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