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牡丹真国色唯有牡丹真国色)
一,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
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
♥唐刘禺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滇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个人理解刘禹锡的国色泛指多姿多彩的牡丹颜色,主要为红色。因为作为当时的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的美誉,包括现在欣赏牡丹还是只有洛阳城。
牡丹颜色大家知道的有太平红、魏紫、首案红、什锦牡丹、花竞、状元红。
▲水墨丹青难画你魏紫姚黄。
▲花开的时节争睹月坡堤上。
▲皇冠托桂引来蝶舞满庭芳。
▲直立斜出参差你千般模样。
▲插花的芳容谁人解花语。
▲娓娓道来细听韵味悠长。
知足常乐2020.4.18日于上海
二,唯独牡丹真国色诗句
刘禹锡诗中的“国色”,是指“国花”,色的意思是指花朵,而非颜色的色。
为什么刘禹锡把牡丹称作国色呢?
原来,牡丹花在隋炀帝时,就移植到了宫廷。其花朵硕大、饱满、艳丽、多彩,而获得人们喜爱。隋末天下大乱,隋朝覆没,牡丹花也从宫廷移植到了寻常百姓家,家家种植,人人迷恋。唐都长安,每当阳春三月牡丹盛开之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里巷小民,万人空巷,竞相游春赏牡丹。
所以,刘禹锡才有了赏牡丹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至于“国色”一词,由来已久,最初是指容貌冠绝一国的极美丽的女子。
如:《春秋公羊传·僖公十年》记载:" 骊姬者,国色也。" 何休作注称:"其颜色一国之选。"即相貌是一国中最美丽的人,就被称为国色。
还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到得后来,人们又把牡丹花和美丽女子联系起来,同称国色,既指花又喻人,借花抒情。
唐朝咏牡丹的还有:
李正封,《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罗隐, 《牡丹》诗:"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三,有没有牡丹真国色是诗人谁做的
牡丹花是百花之王,属国花,代表一国致高无上之颜色。天赐国色。
四,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诗人谁所作
感谢老师邀请
题干是: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是什么色?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这首诗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尽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这里对牡丹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唯美的。用真国色三个字把牡丹花开百花无颜色的空前盛况展示出来了,也是对牡丹牡丹富贵,国色天香的再现,以至于花开惊动整个京城。
诗人在这里用芍药和莲花对比衬托出牡丹的富贵,大气,清丽,脱俗。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己的情怀,也是真性情的一种寄托。
古代文人墨客描写牡丹的诗句数不胜数,现代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牡丹国色,她不仅颜色艳丽芬芳,还不惧严寒的天气,不怕贫瘠的土壤,在寒冷的天气里,锻炼高风亮节的身体,淬炼身心的坚强,在贫瘠之地,努力扎根吸收养分,储藏养料,孕育新的生命,只待春天来临,绽放鲜艳和壮观的花朵,把娇媚和富贵的容颜展现给天下百姓观赏,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无畏的品格和宁折不弯的傲骨,更是产生“花开时节动京城”“我花绽放百花无颜色”的盛大场面。这也是牡丹“真国色”的一种表现。
以上观点只代表本人,欢迎大家留言区讨论,谢谢。
五,国色天香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国色”不是什么具体的颜色,而是指牡丹的美丽“姿容绝顶出色,冠绝一国,艳压群芳,倾国倾城”。
“国色”一词最初是指姿容极美的女子。赞其容貌冠绝一国。后来泛指所有绝顶出众的事物。
史载最初国色一词《公羊传·僖公十年》:“ 骊姬 者,国色也。” 何休注:“其颜色一国之选。”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公 两女,皆国色也。两女即我们大家孰知的“大乔、小乔”,分别嫁于“孙策”和“周瑜”。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由此可见“国色并非指具体颜色”。
史载,唐文宗太和年时期,中书舍人正封的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为传神。自此,“国色天香”便成为赞美牡丹花的专有名词了。
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此篇历来是赏牡丹的名篇,一个“赏”字,贯通全篇,把牡丹的“真国色”与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进行对比,烘托牡丹之美“惊动京城”。
赏牡丹之风盛于唐代,唐代历代皇帝对牡丹青眼有加。此时有很多描写牡丹的诗句流传于世,比如“李白”的《清平调之一、二三》。
此篇刘禹锡看似写牡丹的真国色,其实是刘禹锡借物言志,也希望自己“名动京城”。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究竟是什么色?(牡丹真国色唯有牡丹真国色)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