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符合什么条件的老人去世是喜丧?有什么标准,讲究吗?(老人的丧事有什么讲究)

一般符合什么条件的老人去世是喜丧?有什么标准,讲究吗?

一,一般符合什么条件的老人去世是喜丧?有什么标准,讲究吗?

人死了,本来是悲痛的事。但有一些丧事被称为”喜丧”。转悲为喜,一定有它的理由,虽然沒有统一的标准,各地风俗也不一样。但只要有喜字,则必须要圆满,沒有缺憾。虽然每个人都必然各有各的死法,但死者各方面圆满,不留缺憾则可称为”喜丧”。

在我老家这个地方,早些时侯”喜丧”是有些讲究的。

1:年龄,时代不同,寿命必须是長者,按现在说八九十岁以上吧。

2:个人品德,或和睦乡里,或学有专长,虽没什么大的做为但口碑较佳。

3:子女家庭,父慈子孝,子女正派为人称道,为社会乡亲认可。

4:自然死亡,死者生前身体健康,属于自然死亡,而非横死或多年受罪。

当然,现在沒有那么多讲究了,一般八九十岁以上老人也可称做年龄上的”喜丧”。

二,老人丧事怎么办

问:一般符合什么条件的老人去世是喜丧?有什么标准讲究吗?

喜丧在过去传统民俗里是有讲究的。

过去的人寿不如现在长,人活七十古来稀,八十的更少,九十的就风毛麟角,普遍的丧命就是六十多不到七十,人过七十就是长寿了。所以人活六十就是享寿,活不过六十就是享年。

人到虚年六十六就要做寿,六十六岁为正寿,六十六岁的头一年六十五岁就要请寿,虚岁六十五岁就是大寿。

人在大寿之后故去就可以是"喜丧″,过了圣人能活到的七十二岁故去就可以是"老喜丧″。

喜丧和老喜丧还有一个条件,必须是在家里寿终正寝,如果是上吊跳井吃信食等横死或死在外村就不是喜丧,死在外村外县那叫“死了外丧的″。

不是喜丧的就是一般的八人抬杠出殡,如果是喜丧,就可以请道场,可以有鼓乐吹打,跑方渡桥等,十六杠或三十二杠棺罩。

现在的喜丧在七十岁以下就不是了,七十岁以下故去,人们喜不上来。过七十的有心情办,到了八十以上九十以上,才是"老喜丧″,才有心情高兴。

三,老人死了算喜事吗

谢谢邀请!

各地不相同,十里一乡風。所谓乡風,就是一个地方的風俗习惯。在我们原籍皖西六安一带,原来是七十岁的人去世了,就按"白喜事"来办的。

现在不同了,由于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寿命长了,七十岁的人不能算是古稀了,去世时就按照正常的丧事来办了,这次回原籍办事,正好碰上一个熟人的父亲去世,便问他:"你父亲七十一岁了,怎么不按规矩的白喜事来办?"他说:"你离开家乡几十年了,现在我们这風俗也改了,人去世要到八十周岁,其家里人才按白喜事的规矩来操办的。"

四,老人的丧事怎么办

谢谢邀请。非常高兴回答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不由想起王家卫的电影《喜丧》来,我们不妨聊一聊老家农村这方面的风俗。

古话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九十耄(mao)耋(die)、百岁期颐之说。过去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人到过70古来稀,超过七十多岁的就算大岁数了,现如今人的寿命已经普遍的延长,老人八九十岁去世是很正常的,即使有百岁老人过世,她的女儿也会哭着说,我那不该死的爹(妈)呀。有的人去世了有的人说是喜丧,意思是死者是德高望重且福寿两全的八九十岁的老人无疾而终,儿孙们也会觉得功德圆满,也就不会那么悲伤,还会停灵三到五天大办宴席招待亲朋好友。

在老家农村有老人去世,如果是喜丧的话,就会请戏班子、鼓乐队,不仅让亲戚朋友知道老人是自然死亡,无牵无挂;那就是显摆一下,毕竟敲锣打鼓、摆宴请客,可以说是非常热闹了,各种开销成千上万块,同时也略表自己的孝心。其实即使是“喜丧”也并不是高高兴兴地办丧事,也只是有种心理安慰,感觉老人去的很安详,甚至觉得他是自己要选择休息的,在世时也没什么大病,临走的时候,没有痛苦没有牵挂,嘴角还始终带着微笑,晚辈们心中踏实,少了很多亏欠。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总是要死的,这种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掉。做为子女要牢记住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要趁早,活着孝顺不生气,胜过死后唱大戏。(你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欢迎您在评论区点留言)

五,老人的丧事

这个问题!一般80岁以上,四世同堂,就是喜伤,重孙子帽子上就戴一条红布。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一般符合什么条件的老人去世是喜丧?有什么标准,讲究吗?(老人的丧事有什么讲究)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