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兵没有入关,谁才是最后赢家?(假如清兵没有入关)
一,如果清兵没有入关,谁才是最后赢家?
你好,这个问题呢,其实还是有点问题。
因为,清兵并非没有入关过,事实上清兵在从山海关直接进入京畿前,曾经四次进入内地(有的说是五次,有的说是六次,我主要取最稳妥的说法),第一次是在1629年9月,皇太极率大军沿西辽河而上,从西喇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转入滦河南下,突破长城龙井关、大安口、洪山口等关口,直插北京。
第二次是1636年,皇太极派阿济格、阿巴泰带兵入关,从居庸关入关。
第三次是1638年9月,皇太极派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杜度等人率大军大举进攻关内。此次兵分两路,左路从青山关进入,右路从古北口、黑峪关、墙子岭、将军石、共分为四路并进。
第四次是1642年,皇太极再次派阿巴泰、图尔格等统兵叩关。这次也是兵分两路,左路军从界岭口进入,右路军自黄崖口攻破长城入关,攻克蓟州城。
此四次主要是为了削弱明朝的实力,“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砍之,则大树自仆”,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后金从大明朝内掠夺甚丰。
回归正题,如果清兵没有入关,恐怕还是大顺成为赢家,东南的明政权并在经历北方和西方失守后,依然不思进取,内乱频频。而大西政权的战斗力不敌大顺政权,晚年曾在汉中地区多次被李自成军队击败,而且内部有大量明朝的残留将士的“游击战”,让张献忠内外交困。
《南明史》写道:应当承认大顺政权追赃助饷政策的革命性,它证明李自成虽然已经即位称帝,大将们受封侯、伯等爵,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兄弟,没有放弃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宗旨。大顺政权在稳定北方以后,一直在想办法追缴赃款以及处理农民土地问题,这对于当时最底层人民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且顾城老先生也对阐述了大顺军队军纪严明。所以我觉得如果大顺真的可以兼顾士大夫阶层的利益的话,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它
二,如果清兵不入关
先进的生产力战胜落后的生产力,更切身为人民服务的并得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最终会是赢家 。
李自成大顺进北京后的腐败,以及政治纲领的缺失,注定只是过客。
满清在东北,蓄谋中原已久,没有理由不入关。
如果清朝不入关,中国将呈现出军阀割据的状态,也许会出现分裂 。西部的穆斯林也会打进来 。
辛亥革命前后以及民国初年的状态事实上就是一种对这个问题的呈现。
三,如果清兵不入关,当时的中国会咋样
如果满清不南下,明朝大概率还是亡了。一阵混乱之后崛起一个新王朝。这个新王朝在西方的影响、冲击下,面临“千年之未有之大变局”。
个人以为汉地分裂的可能不太大。明末没有形成像东晋、南宋那样的基本沿长江对峙,而是西南部与北部加东南部对垒——南明在西南坚持廿年,吴三桂据西南称霸八年。
这种情况似非偶然。是否表示出现了南宋之后汉地南北不分裂或不易分裂的趋势?未可定论。但可以此现象为基础设想明朝之后汉地总体不易分裂。
如果西方列强对这个新王朝始终采取相对友好的对策,个人以为这个新王朝倒可能走向相对小而富的路子。
但这种可能性不大。西方列强没这么好、这么善良吧。他们如采取侵略、刺激新王朝的策略,那么,中华崛起为强大国家就不可阻挡、中国人觉醒并对抗西方就不可避免、中国走向大而强就势在必行。
满、蒙、新疆、西藏等不可能独善其身。他们是走向与东南的新王朝合体还是走向......如果东南新王朝的人民觉醒了、智慧了,会不会考虑未来国家的战略回旋余地?某电视剧里宋朝人狄青、另一部电视剧里宋朝人包拯的一个护卫都对西域人说过类似于这样的话“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这个新王朝的人会怎么说怎么做,不知道。但作为炎黄子孙,相信他们不会差。
没有满清入关,吴三桂不可能在南方,李自成会退回西北,他的下场还是被杀,他手下的郝摇旗等“十三家”在西北割据。吴三桂在华北割据。南方则张献忠也活不长,李定国在四川割据。南明会被郑之龙灭,在东南割据。整个关内会形成“四国演义”。不出百年就会统一,至于被哪个政权统一,不好预测。
新王朝会受到东北满清和西北蒙古的威胁,但海防会很强,海贸也会很发达,类似宋朝。“鸦片战争”不会在岸上打,会在海上打。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会得到发展,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就会发生变革强盛,建立君主立宪或共和中华。
而沙俄由于准葛尔汗国的阻挡,到不了中亚,北部由于有满清的存在,也到不了“远东”。而后,准格尔汗国和满清都会同时衰亡。“中华”会北伐,沙俄和日本也会侵入,华、俄、日“三国演义”在东方上演,大概率是中华胜,统一至西伯利亚东南部。
仅仅是异想,切莫当真
四,如果清兵没有入关明朝能坚持多久
对于历史,不宜做过多的假设,栏目有很多关于历史的问答,这很好。但本人建议多研究一些历史现象,少做一些假设。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如果清兵没有入关,谁才是最后赢家?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