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司令"胡荣华有着怎样的象棋人生?
一,历史上,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司令"胡荣华有着怎样的象棋人生?
胡荣华先生,象棋界一代宗师、旷世棋王、我国著名象棋大师、象棋特级大师、棋界人称“胡司令”、当代棋圣、棋坛泰斗、“象棋司令”、我国棋坛上取得全国冠军最多的人、名家。
话说2017年9月11日上海嘉定,中国男子象棋甲级联赛第二十二轮正在这里进行,胡荣华老师作为上海金外滩队的教练正关注着弟子们的一招一式,这位中国象棋的一代宗师、当代象棋学派的主要奠基人,棋界人称“胡司令”。
1945年,上海肇周路一栋普通的石库门,胡荣华出生在这里,受父亲和姐姐的影响,聪颖顽皮的他很小就爱上了象棋这项运动。50年代当时是很普及的,喜欢下棋的人很多,那时候在路灯下、弄堂里、家门口下棋的人非常多,这个也是一个时代的特点吧,就唯有象棋属于最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因为人总归是要玩的嘛,据说杨官璘当时中国是比较有名的,1951年到上海来下棋的时候在国际饭店二楼卖票的5毛钱一张票,当时也有200多人看,这个象棋的氛围你可想而知,看得多了就会下了。当时他们弄堂里有一两个最高水平的据说去过凌云阁茶楼,当时这个茶楼里边解放初期有很多的上海顶尖高手在那边下,他们去过那里就相当于象棋的圣殿山,等于是他们去过那地方、“我们”都是很羡慕的、他跟高手都下过,当时他们弄堂里、有一两个去过那边的。他下棋的时候象棋还没有立项,1953、1954当时上海有一个象棋表演队,是上海当时解放前就成名的、很多老一辈的棋手,1956年才有上海市的比赛。
初生牛犊却锋芒毕露,不光父亲和姐姐早已不是胡荣华的对手,连弄堂里的“高手前辈”也不再“让先”与他,每天一放学他就往棋摊上跑,痴迷于楚河汉界、车马纵横的世界。当时上海有很多棋摊,路过的都可以上去下,输一盘付两分钱,纸板做得像铜钱一样的、穿上去的,下一盘弄一个圈穿上去,胡荣华他当时最高纪录一个多小时赢了20多盘,所以这个棋摊的老板是个年纪蛮大的、大概五六十岁,很喜欢胡荣华他去,因为什么,他们平时有的人下一盘半个小时或者甚至于半个多小时、他也是赚2分钱,那自己去又下得快、而且这个路过的、现在讲叫路过的群众就是爱好者、他一看、他、老板叫他跟小朋友来一盘吧,他一看那小孩个子小小的、来吧,输了又不服气,再来一盘、再来一盘,很快、胡荣华他一个小时多小时下了23盘,老板嘴巴笑了歪了,一下子挣了四毛六、就很快的。
母亲担心胡荣华耽误功课,几次把他的棋具丢入火炉,即使这样也没有打消他对象棋的热情。父亲理解儿子的痴迷、托人找到定居在上海的扬州国手窦国柱。10岁的胡荣华初次登门拜访,窦国柱刚好在睡午觉,胡荣华在门口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窦国柱很感动,他成了胡荣华棋艺生涯中的第一位职业导师。胡荣华他第一个成绩就是1957年参加上海的小学生比赛,少年宫举办的、得了第一名,比赛以后认识了上海当时有的名手徐大庆、徐天利,当时上海表演队的队长徐大庆等于也是他的老师,他等于是安排他们在大世界进行名手表演,两个人下、下完了以后,接下来他们不能一直下,他们比如说这个场地包下来应该是有三个小时的,他们一个小时就下完了,还剩一个多小时,那么就是要观众报名有兴趣上台,等于自己当擂主,自己就叫应战观众、就应战来宾,当时叫应战观众,观众有兴趣上来都可以挑战,挑战就跟自己下、不是名手跟他下,名手跟他下、他知道肯定他输的,跟自己下、跳上台的人很多,很有兴趣。那胡荣华他是一个礼拜去一次,1958年底的时候,为了备战第一届全运会,上海就成立了棋类集训队,当时他等于也可以说是第一步走上了等于专业道路,跟高手下、下完了又看,什么地方下错了、什么地方应该改进了,上海话叫“日长夜大”,感觉天天有提高,棋输了也是有提高。你跟高手下,你才能打开眼界。有很多棋要靠启发,没有高手下出来你就没受到启发,不知道下棋原来还是要这样下。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年,上海滩火热的象棋氛围也涌现了一批天才少年,“六龄童”、“十龄童”比比皆是,但只有胡荣华一人能突出重围成为真正的职业棋手。到60年的10月份,全国个人赛就是加上第一次的团体赛,那么领导就下决心让他下,他就参加了那个个人赛和团体赛的比赛。团体他下第二台,那么第二台大概是一定要进前几名的才有资格参加个人赛,第一台比如取10名,第二台取4名或者5名,第三台取几名,他当时第二台的成绩的排名进入了个人赛的决赛,那一年当然是应该是印象最深、就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个人赛,在第三盘的时候就赢了杨官璘。
杨官璘当时虽然才30岁出头,但已经是中国棋界一时风头无二的顶尖高手,每次广东队来上海进行表演赛都一票难求。外号“混世魔王”的杨官璘也是15岁少年胡荣华心中的偶像。15岁打败偶像夺冠,对于胡荣华甚至于整个棋界都是一场巨大的地震,深谙棋道的香港作家梁羽生甚至作诗称颂胡荣华,“少年十五二十分,干云豪气捋龙须。一战群雄俱俯伏,顿教棋国换旌旗”。得了冠军以后兴趣更浓了、信心更足了,但是他也是很冷静,知道当时即使是自己得了冠军,从综合实力来说还是杨官璘比自己强,那这个不可能你因为你得了冠军水平一下提高,应该客观地讲当时他能够得冠军,还是比较有一点侥幸的,因为你后走赢了杨官璘得了冠军,这个可能性还是小,杨官璘当时一年当中输棋不会超过五盘的,这个是有点运气,假设自己1960年得了冠军,1961年继续比赛,那一年自己肯定得不到冠军,因为自己当时的实力明显还是不如杨官璘,1961年没有办比赛、停了一年,那么62年才比赛,那么就等于是给了胡荣华他多了一年的训练提高准备的机会,所以一直到1962年比赛的时候,当时现在讲起来是最最缺少偶然性的,叫大循环、26个人下25盘棋,每个人都下到、当时下25盘棋,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跟杨官璘又是同分,同分又是并列冠军,当时是并列冠军,但是按现在的规则比如说是按胜局、按小分那算下来还是自己冠军,但是当时是并列冠军。所以说你可想而知,过了两年杨官璘自己跟他还是并列冠军,假如只过一年肯定是他冠军。
与“混世魔王”杨官璘虽然几次较量都不分伯仲,15岁夺冠、17岁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这是少年时代的胡荣华最意气风发的时刻,但一系到的嘉奖美誉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他收敛锋芒、韬光养晦、蓄势待发,这即是胡荣华的棋风、也是他的人生信条。自己也输了很多棋,有什么训练比赛、友谊比赛、访问比赛,所以很多人当时还说这个小孩到底不行,你看得了冠军也没用、还输这么多,这个自己倒是无所谓,自己心里想,最好让你们感觉到我不行,感觉我不行,我比赛的时候才有机会。如果说都是像当时都认为我很厉害,碰到我都死顶和的话,自己很难下的。突破是从1964年开始,1964年自己得冠军就比较轻松了,当时就是下到最后一轮自己输了也冠军,那一年自己又赢了杨官璘,先走赢了杨官璘。1964年因为是从比赛经验、从成熟程度来说,这个棋明显是比1962年有提高,那么所以说等于1964年的冠军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得冠军是应该的,那么到1965年就真正的技术和境界上有突破,那么感觉那时候拿冠军比较轻松,1965、1966年这两届胡荣华他都是最后两轮提前夺冠。特别是1966年,12个人循环、决赛的时候,其中广东队他有3个人,杨官璘、蔡福如、陈博强他们3个人,12个里面有他们3个人,自己就一个人、一共下11盘棋,最后自己都赢了他们,最后两轮、下了九轮自己就冠军了。
这一年,胡荣华已经蝉联五届全国冠军,还是这一年文革爆发、全国性的比赛停摆、棋社都被迫解散,胡荣华不再从事棋类运动的工作。有段时间他竟在游泳池做给人点眼药水的卫生员,但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胡荣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挚爱-中国象棋。实在因为象棋是喜欢,除了比赛,平时有这个可能有什么事都能够想棋的时候很多,有些事情比如说碰到跟象棋有关的他也会想到棋,就是棋、这个象棋他确实喜欢。等于是现在是叫闭目棋,不用棋盘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什么时候都可以训练,都可以想嘛,所以、也是有这个时代特征特点,因为正好1966年以后停了8年,停了8年说老实话当时跟他竞争的一些人年龄都比他大,所以这个8年停下来,他们是不可能提高的,自己呢,倒是可能也不一定提高,自己是可以保持,因为年龄小,那么这个8年这个后备力量年轻力量再后面一代的人就没有培育,那就断层了,例如那8年还是像1966年以前这样在培养,那自己保持这个冠军就难了,跟自己竞争的人都比自己老,假如都比自己小,那么小的人赶上来了可能性就大一点。
“胡荣华下闭目旗的精湛表演,胡荣华不看棋盘,全凭记忆调动棋子”`“第二台、黑炮、五平二”。拨云见日,1974年,象棋比赛恢复,磨难终究败给了天分和热爱,在无数次孤独的冥想中、在无数与对手智慧的碰撞中胡荣华积蓄着自己的能量。1979年,35岁的他一举拿下十连冠,成为中国棋坛的神话,从此江湖上给了他一个称号:胡司令。叫司令的时候已经得了10届冠军了、已经很迟了,胡司令他感觉是有几个原因,一个呢当时他们谢老(谢侠逊)一个百岁棋王,他呢当时是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得了一个华东地区还是什么地方比赛的冠军,他是自封司令、自已封个司令开玩笑等于像这个幽默一样,那么各个省的冠军就封军长师长什么的,那么自己这个司令呢,不是有个胡司令、胡传魁、也是胡司令,自己年纪不大但是得了冠军了,那么有些年纪跟胡荣华差不多的人呢他们感觉称呼不好称呼,好像是怎么叫呢,叫他小胡好像老三老四,叫老胡也没这么老,想来想去干脆谢老称司令、也称他司令,正好等于是他也是冠军、也是胡司令。但是十连冠靠的不光是天赋与喜爱,胡荣华前进的最大动力就是打败自己,复盘中他不断咀嚼每一步棋的无限可能性,不拘泥于前人的棋谱与定式,他坚信只有创新才能让象棋这项运动不断进步。
这个就是喜欢,就不完全是为了好像有些功利,比如跟你下棋,我赢了你,赢了你,我当然是高兴,但是当时就是到了个什么程度,自己就感觉这次赢了你,下次要换一个方法赢你,就是等于讲按上海话来说就是“摔你三次不重样",希望自己能下出人家没下过的棋,从中得到快乐,而不是说每次都下一样的,所以说他们叫创新,实际上他自己叫这个求新,希望弄出点花头来,每天走来走去走得一样、不要动脑筋了,那么自己要找新的嘛,我到这边外边、到这个石门路那边绕一圈,再看看这个走得通吧,或者我到成都路那边绕一圈,再看看这条路走得通吧,这样的话不是路走得多一点累一点,但是自己的趣味会浓一点。1980年后,已经达到荣誉巅峰的胡荣华重心慢慢远离了赛场,转而培养起了新人。1984年,胡荣华成为了上海棋院的院长,同时兼任教练、领队,虽然身兼数职,但是他内心最认同的角色还是棋手。当时有粉丝有观众,他当院长以后曾经写信跟他说,他这个印象很深,他说上海能够当好院长的人车载斗量,多得是比你当得好的人,但是下棋要下得你这么好的人、没有,所以说他听进这句话,胡荣华他觉得自己最合适的位置还是棋手。
这封信胡荣华一直记到今天,在棋坛胡荣华成了一座人人都想攀登翻越的高峰。80年代后期无数新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既是胡荣华的追随者、崇拜者,也是他潜在的对手,但是棋手的初心让他又打破了两项纪录。到40岁再得冠军的可能性就很小,他1997年52岁得了冠军,他们已经觉得是创纪录了,等到了2000年,他55岁,他们叫他最老的全国冠军,最后自己想想也下不动了,再跟年轻的比,因为什么、你这个状态年轻的时候可以一直保持不累,55岁那一届冠军等于是可遇不可求,中间他的分数都是落后的,后来是连赢了6盘,在全国个人赛的历史上连赢6盘的也没有,所以连赢了6盘之后才把分数超出得了冠军。
离开棋手坐席,胡荣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象棋运动的整体发展上来,比起已经得心应手的棋盘,如何让象棋运动更有吸引力是胡荣华的新目标。第二十二轮象甲联赛的四轮比赛结束了,四局平局,根据规则象甲联赛胜一局得2分,平一局1分,这种并不激烈的比赛规则让许多选手觉得与其全力拼一胜不如安稳得一分,这种比分和结果让本就寥寥无几的观众兴趣索然,这也正是胡荣华对象棋未来的担忧。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历史上,一代宗师、旷世棋王"胡司令"胡荣华有着怎样的象棋人生?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