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军敢打卢沟桥?(为什么日军敢打卢沟桥战役)

为什么日军敢打卢沟桥?

一,为什么日军敢打卢沟桥?

七七事变前夕,北京的北、东、南三面都有日军和汉奸的军事势力,只有守卫卢沟桥的驻军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零旅二一九团三营。这个营为加强营,有步兵四个连,轻重迫击炮各一连,重机枪一连,约一千四百多人。

当时三营的兵力部署为:第十一连配置于铁路桥东段及以北回龙庙一带;第十二连驻于宛平城以南;第九连驻于宛平城内;第十连为三营预备队,驻在卢沟桥西端大王庙内。三营营部也在大王庙内,重迫击炮连配置于铁路桥西端;重机枪连(一个排已调十一连)集结于城内东北、东南两城角;轻迫击炮连(一个排已调十二连)集结于东门内,准备支援左右邻步兵作战。

宛平城东门外南侧的药王店,驻的是县警备队(后为石有三保安队驻地)。三营另抽调部分兵力守卫卢沟桥、平汉铁路桥两端以及宛平城东西城门,阻止日军通过。从城西“卢沟晓月”碑旁沿永定河东岸挖有一道深三米宽三米的军事壕沟,一直通到平汉铁路桥。再往北沿永定河堤筑有散兵壕(每隔1-2步挖掘的能容一名士兵的战壕)一直延接到回龙庙。

二一九团团部设在长辛店,驻有一、二两营兵力。回龙庙以北四公里的衙门口有三十七师一一零旅的驻军。宛平城外的四周都有用水泥筑成的十分坚固的碉堡:计城东大枣园两座,城南两座,铁路桥以西两座,城北回龙庙的高台边上两座,共计八座。不仅如此,当时在城内设有宛平县政府(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处);县府西侧是警察局,并驻有河北省保安队河务局分段;县府东侧的城隍庙(现卢沟桥卫生所处)及对面街南的地藏庵内为三营九连连部驻地。

针对中国军队部署,日本的第一联队的“战斗详报”中曾写道:“策划制定了奇袭支那军领导人的宅邸、兵营、城门等的计划,让所有干部分别到实地多次作实地调查”,“稳妥而顺利地进行着对中国奇袭攻击的准备”。上述材料把日本侵略军演习的军事目的、任务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日军亦十分了解卢沟桥地区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因此把攻击的主要目标集中在这一地区。当时日本华北驻屯军步兵主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约二千人,驻地在卢沟桥东至北平间的丰台,所以在卢沟桥事变时,日军是从东往西打,即从丰台进攻卢沟桥。

二,为什么日军敢打卢沟桥的原因

卢沟桥位于宛平城外,日军当时驻扎地最近处就在宛平附近,因此“七七事变”之时,宛平城成为首当其冲的位置,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强入宛平城,引发“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日战争打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人口中所谓的“中国驻屯兵”,其实是《辛丑条约》的产物。这是日本陆兵入侵中国最早的兵力部署,当时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清国驻屯兵"。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扩充了这支部队的兵力,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前,日本方面几乎每年都在给驻屯兵增加人手。

卢沟桥事变发生之时,“中国驻屯兵”的兵力达到5700余人。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日本方面对入侵我国,早就虎视眈眈。因此借助《辛丑条约》中的不平等条例,一直在暗中增兵。

“中国驻屯兵”主要驻扎在天津、北京和山海关一带,而北方的东三省已经被日军收入囊中,成为了他们的殖民地。

按照日本人一贯的做法,如果要进一步侵略中国,那北京和天津这两大城市是一定要占领的。

可是平津地区能够选择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丰台等地。但日本人为何偏偏却选择卢沟桥?


第一,卢沟桥的地理位置特殊

卢沟桥始建于金朝时期,北边三百多米处就是平汉线铁路桥。表面上日本人的目标是卢沟桥,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这条距离卢沟桥很近的平汉线铁路。

北平城内当时有三条铁路线,别看以前的这几条铁路线和现在的不能比。要知道在当时,这几条线路几乎控制了整个华北地区,向西到达张家口和绥远,西南是经廊坊到天津的北宁线,北可到东北,南可到南京,而平汉线可以到达武汉。

当时绥远、东三省和南京都已经被日本人控制了,只有这条平汉铁路线还在国民党29军的控制之下。

也就是说,北平城被日军三面包围,只有南边没有被日军占领。如果平汉线落入日本人手中,那整个北平会和东三省连成一片,扩大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众所周知,北平早在古代就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千百年来一直是各个朝代的都城,那里是全国的政治枢纽。


即使发展到后来,北平作为政治中心的作用有所淡化。但在中国人心里,北平的地位始终都不一样。

日本人方面非常了解中国人对北平的感情,如果他们将北平攥到手里,就会从心理上和情感上对中国人造成打击。

从这个角度讲,全面控制了北平,就等于控制了中国人的心理寄托一样。所以日本人对于平汉铁路,是志在必得。

但问题在于,若直接向平汉铁路桥发起攻击,多少有点落人口实,尽管在我们看来,日本人很无耻,可在日本人心里,脸面这个东西多少还是得顾一下的。

而且那里有重兵把守,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拿得下来的。

于是日本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距离平汉铁路桥最近的卢沟桥。只要在那里挑起事端,不管用什么借口,都能够“名正言顺”的将手伸到平汉铁路,他们的目的,也就基本达成了。


二是和驻守在京津冀地区的第29军军长宋哲元有很大关系

宋哲元此人在政治上认识不清,一方面对日本人心存幻想,另一方面又对蒋介石有戒心。妄图在和日军的周旋中,保存29军的实力。

日本人大概是了解他的这一想法,把侵华的第一站,选择在宋哲元驻守的地区,总比放在那些对日本态度强硬的其他将领中要好得多。

万一事态不受日本人控制,遇上宋哲元这样的将领,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当时29军副军长等人是绝对的主战派,他们对日态度强硬,只要日军对29军有什么企图,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而宋哲元认为,若当时和日本开战的话,我方还没做好万全的准备,他更希望用和平的方式和日本方面相处。

日本方面则完全利用了蒋介石和宋哲元的矛盾。

从宋哲元对日本的态度上来看,他应该属于亲日派。而且日本人在卢沟桥事变前,一直在给宋哲元灌输“不会扩大在华影响”的这种思维,让宋哲元疏于防范。

宋哲元因为蒋介石之前的所作所为,对蒋介石的抗战决心颇为怀疑。尽管他是主张抗日的,但前提是日本方面不扩大事态。

两相对比,宋哲元其实对日本更相信一点。基于此,日本人在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前,认为宋哲元已经被洗脑或者说是已经被他们麻痹,因此选择在29军管辖的范围内发起入侵。


第三个原因则在日本人身上,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国驻屯兵”。

其实在《辛丑条约》中,关于日本在丰台地区驻军这件事根本就没有提到。但当时的清政府太过于软弱,没有和日本方面抗衡的决心和信心,所以日本人敢肆无忌惮的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区设置兵力。

日军之所以会选择在这里,就是看重了北平的位置和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尽管别处也有“中国驻屯兵”的存在,但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装备,驻扎在丰台的“中国驻屯兵”才是最受日本方面看重的,北平他们势在必得。

从这几点原因上不难看出来,日本侵华完全是早有预谋的事情,就像一些有良知的日本学者说的那样,“驻在当地的日军早就阴谋占领卢沟桥一带”。“驻屯军和关东军为打倒蒋介石政权和实现占领华北的构想,以绝对优势军事力量推动了此次事件的发展”。


这部分日本人承认,卢沟桥事变是日本方面主动挑起的事端,在日本对华策略中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东三省并不是日本的终极目标,他们妄图通过逐步蚕食,占领整个中国,甚至还妄想称霸亚洲。

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不管是在以后,还是在将来,日本的阴谋,绝对不会得逞。

三,日军为什么要攻打卢沟桥

日本要全面的占领大中华地区;

地理背景: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日中战争的序幕。

事情简介: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7月,天津沦陷。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剩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四,日本为什么打卢沟桥

因为当时蒋介石对待日本的态度是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所以日本才敢打卢沟桥

五,日本人为什么要打卢沟桥

当时日军蓄谋已久,中国军力弱。

因为当时的清朝政府懦弱,弱小、对列强没有反抗的资本

因为那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各国列强欺负霸凌的国家,所以日军就敢打卢沟桥了。

中国政局不稳,军阀混战,民心不齐。

因为日本当时已进入工业社会,国力比还在农业社会的中国强大的多。

那是因为日本无论是从经济军事科技各方面都比中国要强的多所以日军有足够的底气敢打卢沟桥。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 寻游戏 提供的为什么日军敢打卢沟桥?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